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清晨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表达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对孤寂生活的适应。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这两句从室内外的角度描述了秋晨的寒冷,"重衾"指的是厚重的棉被,"惊骤"形容夜间突然的寒意,"万瓦"则是屋顶上的每一块瓦片,都能见到霜冻,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深秋的严寒。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这两句转向自然景物,"夹岸"即岸边,"蒹葭"是水生的草本植物,这里指的是它们被霜冻后变成的白色,而"空庭"则是空旷的庭院中,橘柚之类的果实呈现出秋天特有的黄色。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宦情"指的是朝廷的繁华生活,而"真淡泊"则是诗人本人的情操,选择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方式。随着年纪渐增(岁晚),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孤寂的晨景,"野寺"即深山或荒野中的小庙,钟声在清晨响起,而"何人仆马忙"则是在这样的宁静环境中,有人急匆匆地赶路,可能是要到远方去。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他对于外界喧嚣的疏离感。
整首诗通过对深秋景物的细腻描写,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