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积庭深,楼空一渺,于今几度秋风。
芳草斜阳,难寻拥彗高踪。
芒鞋竹帚晨昏课,想俳佪、频绕芳丛。
似閒愁、扫去还来,未许雍容。
凄凉东海红桑老,算未秋摇落,已倒梧桐。
诗恐惊人,丹青寄慨情浓。
谢家春草池塘梦,园半亩、分付奚童。
客径迟开,一任云封。
叶积庭深,楼空一渺,于今几度秋风。
芳草斜阳,难寻拥彗高踪。
芒鞋竹帚晨昏课,想俳佪、频绕芳丛。
似閒愁、扫去还来,未许雍容。
凄凉东海红桑老,算未秋摇落,已倒梧桐。
诗恐惊人,丹青寄慨情浓。
谢家春草池塘梦,园半亩、分付奚童。
客径迟开,一任云封。
这首《高阳台·寄题扫叶楼》由清代词人杨玉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扫叶楼的景象与情感。
首先,词人以“叶积庭深,楼空一渺”开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空旷的氛围,仿佛在述说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接着,“于今几度秋风”一句,将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转巧妙结合,引出对过往的追忆。
“芳草斜阳,难寻拥彗高踪”,词人运用对比手法,以“芳草斜阳”的美景反衬“拥彗高踪”的难以寻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物的怀念。接下来,“芒鞋竹帚晨昏课,想俳佪、频绕芳丛”描绘了扫叶楼主人日常生活的场景,通过“俳佪”(徘徊)的动作,展现了其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宁静。
“似闲愁、扫去还来,未许雍容”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使试图摆脱忧愁,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再次浮现,无法完全释怀。
“凄凉东海红桑老,算未秋摇落,已倒梧桐”几句,词人以东海红桑和梧桐的衰败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恐惊人,丹青寄慨情浓”则点明了词人通过诗歌与绘画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暗示了艺术是情感寄托的重要途径。
最后,“谢家春草池塘梦,园半亩、分付奚童”引用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传承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后人的期许。“客径迟开,一任云封”则以自然景象的封闭与开放,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不可预知。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扫叶楼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厚感悟。
历遍江南处处山,峤南还得倚楼看。
化工此地无馀巧,爽气穷冬更逼栏。
官事随时宁解了,书盟平日未应寒。
相逢自有论文乐,只把空杯未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