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阴路到十高峰。
窗看渡口随湖月,楼听云门度岭钟。
梁帝钵含山雨润,普贤台锁藓花重。
谁人的是忘机子,香稻寒蔬养瘦容。
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阴路到十高峰。
窗看渡口随湖月,楼听云门度岭钟。
梁帝钵含山雨润,普贤台锁藓花重。
谁人的是忘机子,香稻寒蔬养瘦容。
这首宋诗《题法华山天衣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景象。首句“十里湖光十里松”展现了广阔的湖面与连绵的松林相映成趣,给人以开阔之感。接下来的“松阴路到十高峰”则点明了山路蜿蜒,通向十座峻峭的山峰,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险峻与幽深。
诗人通过“窗看渡口随湖月”和“楼听云门度岭钟”,将视线从自然景色转向寺内,夜晚湖面上的月影与渡口的静谧,以及楼阁间传来的远方钟声,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
“梁帝钵含山雨润”一句,运用典故,梁武帝曾舍身入山,此处借喻天衣寺可能历经风雨,但依然庄重而神圣。“普贤台锁藓花重”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的清幽,苔藓覆盖的普贤台上,花儿静静地开放,显得格外宁静。
最后两句“谁人是忘机子,香稻寒蔬养瘦容”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询问谁能像“忘机子”那样,在这山中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享受着香稻和寒蔬的滋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瘦削(此处“瘦容”也可理解为清心寡欲的修行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法华山天衣寺的自然风光和禅修氛围,流露出诗人对超然生活的深深敬仰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