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其六》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其六》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潭柘亦宿游,得伴更一诣。

舆轿晓踰岭,百转始到寺。

银杏汝何修,及见祖宗世。

翠华一再幸,挺干献灵异。

至今沿尊称,长有郁葱气。

可咍野人语,强指配统系。

看竹仰宸题,弄泉诵御制。

欲行却复回,爱树重所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一次游历潭柘寺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潭柘亦宿游,得伴更一诣”表达了作者在潭柘寺住宿游玩,并有幸再次前往。接着,“舆轿晓踰岭,百转始到寺”描述了清晨乘轿翻越山岭,经过曲折的道路才到达寺庙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景色的壮丽。

“银杏汝何修,及见祖宗世”一句,诗人以银杏树为喻,赞叹其历经沧桑,见证了祖先的时代,体现了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追忆。

“翠华一再幸,挺干献灵异”则描绘了皇帝两次光临此地,银杏树以其挺拔的树干展现出非凡的灵异之气,象征着皇家的荣耀与寺庙的神圣。

“至今沿尊称,长有郁葱气”表明了寺庙至今仍被尊崇,其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可咍野人语,强指配统系”是诗人对当地村民随意将事物联系起来的幽默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欣赏。

“看竹仰宸题,弄泉诵御制”描述了作者在竹林中仰望皇帝的题字,在泉水边吟诵皇帝的诗作,表达了对皇权的尊重和对文化传统的敬仰。

“欲行却复回,爱树重所憩”则是诗人对潭柘寺美景的喜爱之情,即使离开也心生留恋,再次回到树下休息,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是一幅生动的历史文化画卷。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其二

鼠迹印尘几,蜗涎篆书帷。

儿童勿除去,佳处正在兹。

人言有何好,此段真成痴。

俗子徒败意,幽怀定谁知。

(0)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其二

璧水三千士,文闱第一人。

煌煌持紫橐,亹亹逼鸿钧。

得郡还辞剧,居家更乞身。

期颐如可料,愁绝上元春。

(0)

挽李泰发参政三首·其一

公昔遭前政,忠精不少衰。

立谈廷争地,上疏里居时。

意气南山在,名声北斗垂。

心知不亡者,送往得无悲。

(0)

送戚弼甫解官盐场二首·其一

听说君中外,堂堂世上名。

文华张右史,正素老先生。

已上三年课,相期万里程。

赠行无好句,聊用一杯倾。

(0)

送李商叟

好去皇华使,佳哉所领州。

职除天禄阁,家近岳阳楼。

一别谁青眼,相逢各白头。

西来多驿骑,能寄短书不。

(0)

送方务德将漕广西时余亦有此除

壮时一别鬓成丝,忽漫同盘又语离。

底事不为三日款,相逢犹是半年迟。

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

莫叹峤南荒绝好,光华最有远人知。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