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松蹊自不尘,亭名迟客客回轮。
山中桂好虽留隐,岭上云多肯寄人。
梦草数残康乐夜,禊杯閒记永和春。
共游弭盖争摛藻,剩破林烟炙翠筠。
石磴松蹊自不尘,亭名迟客客回轮。
山中桂好虽留隐,岭上云多肯寄人。
梦草数残康乐夜,禊杯閒记永和春。
共游弭盖争摛藻,剩破林烟炙翠筠。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亭子,亭名为“迟客亭”,取意于吸引游人驻足。开篇“石磴松蹊自不尘”写出了亭子的自然景观,岩石间长满了苔藓,没有半点尘埃,显得异常清新。
紧接着,“亭名迟客客回轮”表达了诗人对这处亭子名字的赞赏,以及它吸引游人的能力。这里的“客回轮”形象地描绘了游人在此流连忘返的情景。
“山中桂好虽留隐,岭上云多肯寄人”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的美丽和深远之意。桂花代表高洁,这里用以比喻诗人希望自己的品格如同这桂花一般,即便是在隐秘之处也不失其芬芳。而“岭上云多肯寄人”则表达了山中云雾丰富,能够托载诗人的心绪。
接下来的“梦草数残康乐夜,禊杯閒记永和春”两句,是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梦草数残”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植物,也有可能是借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残缺。而“康乐夜”则是对过去安宁欢愉夜晚的回忆。紧接着,“禊杯閒记永和春”中,“禊杯”通常指的是古代清明时节饮用的酒,诗人通过这种方式纪念着过往美好的时光。
最后两句“共游弭盖争摛藻,剩破林烟炙翠筠”,则是对与朋友共同游历的回忆。这里的“弭盖”指的是山谷间的亭台,“争摛藻”则是在描述这些亭子之间竞相修建的情况。最后一句中的“剩破林烟”描绘了残留在破败林木间的烟雾,而“炙翠筠”则是对自然景色中某种植物的生动写照,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柔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以及人间情感的深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