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
古人已矣古乐在,彷佛雅颂之遗风。
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
犹如优昙华,时一出世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乃似不著十指弹。
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
丝声谁道不如竹,我已忘言得真性。
罢琴窗外月沈江,万籁俱空七弦定。
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
古人已矣古乐在,彷佛雅颂之遗风。
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
犹如优昙华,时一出世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乃似不著十指弹。
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
丝声谁道不如竹,我已忘言得真性。
罢琴窗外月沈江,万籁俱空七弦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听崇德君鼓琴》,通过对月夜江边听琴的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深远影响和高雅意境。首句“月明江静寂寥中”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为听琴设置了背景。接着,“大家敛袂抚孤桐”描绘了崇德君专注地弹奏古琴,琴音仿佛传递着古人的精神和雅颂的传统。
诗人感慨“古人已矣古乐在”,强调了音乐穿越时空的力量,以及琴音中的古风遗韵。“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表达了对技艺高超的琴师和懂得欣赏者的赞赏。接下来,诗人将琴音比喻为稀世之花“优昙华”,象征其珍贵难得。
“两忘琴意与己意”意味着琴师和听者都沉浸在音乐中,忘却自我,达到了心灵的契合。“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进一步描绘了琴音与心境的交融,如禅定般深沉而清新。最后,以“丝声谁道不如竹,我已忘言得真性”表达对琴音超越世俗评价的认同,认为它能让人回归本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琴艺的高妙和听琴带来的超然体验,体现了黄庭坚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