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开净域,孤磬窅然清。
不染虚空色,君听起灭声。
妙明无二法,彼佛即群生。
谁證风尘底,逍遥出世情。
琉璃开净域,孤磬窅然清。
不染虚空色,君听起灭声。
妙明无二法,彼佛即群生。
谁證风尘底,逍遥出世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佛教修行场景。首句“琉璃开净域”,以琉璃象征佛教的清净世界,开净域则暗示了进入一个精神净化的境界。接着,“孤磬窅然清”描绘了寺庙中悠远清脆的钟声,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
“不染虚空色,君听起灭声”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空性和因果律。不染虚空色意味着在佛教的视角下,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起灭声则是对世间万物生灭无常的直观描述,引导读者倾听并理解这一深刻的生命哲学。
“妙明无二法,彼佛即群生”强调了佛教中“妙明”的概念,即宇宙万物的本性是光明而纯净的,没有二元对立,佛与众生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体现了佛教的平等观和慈悲心。
最后,“谁證风尘底,逍遥出世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在纷扰的尘世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许多寻求精神解脱之人的共同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清净、空性、因果、平等与超脱的主题,既富有哲理深度,又蕴含着对精神自由的深切渴望。
上章分得鉴湖春,贺老前身恐是君。
常病薰莸难共器,岂容鸡鹜可同群。
已无若若累累意,颇坐奇奇怪怪文。
稍许白头亲杖履,少年功业付终军。
漫郎与世苦不偶,俶傥如公世安有。
平生学书笔似锥,晚岁得州大如斗。
淮西道院长江边,天公付与公高眠。
使君闭阁作奇字,门前白浪春风颠。
人言异石天所出,三十六峰如洞天。
亟呼我兄更再拜,俗眼相看颇惊怪。
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
望尘罗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调。
愚智相悬乃如此,何啻人间三十里。
是非从古无公论,彼此相笑何时巳。
巉岩对客初不言,尧桀纷纷渠自尔。
《米元章为须江太守闻有怪石在河壖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置州沼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闻者以为言坐是罢去余游濡须而石犹在询之邦人信然乃作此诗》【宋·周紫芝】漫郎与世苦不偶,俶傥如公世安有。平生学书笔似锥,晚岁得州大如斗。淮西道院长江边,天公付与公高眠。使君闭阁作奇字,门前白浪春风颠。人言异石天所出,三十六峰如洞天。亟呼我兄更再拜,俗眼相看颇惊怪。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望尘罗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调。愚智相悬乃如此,何啻人间三十里。是非从古无公论,彼此相笑何时巳。巉岩对客初不言,尧桀纷纷渠自尔。
https://shici.929r.com/shici/GNgEqvGw.html
汉阳胡骑嘶秦川,六龙御日升中天。
翠銮亲巡耀宝鞭,神武自作诸将先。
子阳盗据众万千,井中蛙腹不受鋋。
虎头谁敢当文渊,一洗万古空英躔。
风威巳落诸蕃传,上兵伐谋军贵全。
固应玉陛当周旋,朱幡犹此阅望弦。
安危以身谁肯前,愿扶国步整播迁。
劲兵出塞鏖祁连,长缨曳首来翩联。
尽驱酋长朝甘泉,未惭骠骑羞戈船。
先声旋下齐与燕,称觞拜舞呼万年。
黄童佩犊无征廛,农桑万里通人烟。
蓬头舞剑空腰缠,要分颇牧来藩宣。
古来千里制一贤,长城未必能防边。
风餐倚虚壑,险步跻云梯。
惊魂栖客枕,夜宿投招提。
殷勤入檐月,肯为幽人低。
沧海念横流,万方喧鼓鼙。
胡为困行役,窜伏随麇麑。
南枝越鸟巢,北风胡马嘶。
耿耿念徒旅,依依怀故溪。
脂车待明发,胡为尚栖栖。
人生如醵饮,暂聚还复暌。
百年能几何,行乐戒噬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