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示从侄孙寂珠上人》
《舟中示从侄孙寂珠上人》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儒业痛非时,沙门早愿归。

为君持一杖,犹未著三衣。

船卧宵中密,斋炊午后稀。

远峰灵鹫色,只待兴如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舟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首联“儒业痛非时,沙门早愿归”,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儒家学术道路上的痛苦与无奈,同时流露出对出家为僧的渴望与向往。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儒家与佛教的生活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颔联“为君持一杖,犹未著三衣”,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场景。手持一杖,象征着行脚僧人的生活状态,而“犹未著三衣”则暗示了诗人尚未完全融入僧侣的生活,心中仍存有俗世的牵挂。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修行的艰辛。

颈联“船卧宵中密,斋炊午后稀”,描绘了僧人在舟中的日常生活。夜晚,船只静静地停泊在密闭的空间中,仿佛与外界隔绝;午后,斋饭的准备变得稀疏,反映了僧人生活的清苦与简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僧人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尾联“远峰灵鹫色,只待兴如飞”,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远处的山峰如同灵鹫般高耸入云,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只待兴如飞”,表达了诗人期待着心灵飞翔,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僧人舟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矛盾、挣扎与最终的超脱。诗中蕴含了对人生、对信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镊白

止酒愁无那,哦诗意已阑。

镊髭非急务,也遣半时闲。

(0)

晨炊杜迁市煮笋

金陵竹笋硬如石,石犹有髓笋不及。

杜迁市里笋如酥,笋味清绝酥不如。

带雨斸来和箨煮,中含柘浆杂甘露。

可齑可脍最可羹,绕齿蔌蔌冰雪声。

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

(0)

寄题保静庵

洙泗九渊閟玄珠,没人下取龙怒须。

迂叟勃兴章甫徒,刺手一探珠炯如。

正心保躬四颗馀,一颗光照千乘车。

艮斋竖起麈拂子,保静居士一笑喜。

试著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

江南江北起秋风,庵前庵后吹霜松。

居士焚香于其中,手挥五弦送归鸿。

(0)

寄题张钦夫春风楼

乐斋先生子张子,独立春风望洙泗。

四海无人万古空,咏歌一声满天地。

不应东阁胜东山,浮云于渠了不关。

只馀平生医国手,未忍旁观缩袖间。

楼中古书积至斗,楼外春江绿如酒。

权门得似圣门寒,万波横流独回首。

向来沂上瑟声希,由求相顾只心知。

至今留取一转语,不知何咏亦何归。

(0)

宿庐山栖贤寺示如清长老

清风迎衣襟,白云捧脚底。

飘然径上庐山头,谁道栖贤三十里。

乡禅引到狮子峰,旃檀喷出香雾浓。

此一瓣香为五老,一笑问我颜犹红。

右看南岳左东海,方丈祝融抹轻黛。

群仙遥劝九霞觞,金盘玉箸鲸鱼脍。

急呼清风与白云,送我更往会列真。

乡禅恐我忽飞去,挽著衣襟复留住。

下视落星石一拳,长江一线湖一涓。

醉掬玉渊亭下泉,磨作墨汁洒醉篇。

(0)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其三

谪仙几代孙,今日临贺丞。

风月三千首,吾子岂未能。

长把脩月斧,细彫玉壶冰。

天池羽翼就,即看垂天鹏。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