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心字韵送林尉公琰校文》
《和心字韵送林尉公琰校文》全文
宋 / 李昴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鹄袍忙立老槐阴,争望文星早照临。

称物衡无高下手,别形鉴有是非心。

品题岂逐朱衣转,沙汰何妨苦海沉。

将见贤书协舆论,真才到此遇知音。

(0)
翻译
穿着鹭鸶羽毛制成的官袍,在老槐树荫下匆忙站立,期待着文曲星早早降临。
衡量事物公正无私,不论高低,鉴别事物用心分明,有是非判断。
评价人才不随权贵转移,淘汰机制虽艰难,也不怕沉入苦海。
优秀的人才将会得到公众的认可,真正的才子在这里能找到知音。
注释
鹄袍:指官员的官服。
忙立:匆忙站立。
文星:象征文才或好运之星。
称物衡:衡量事物。
是非心:辨别是非的心。
朱衣: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代指权贵。
沙汰:淘汰筛选。
苦海:比喻艰难困苦的境地。
舆论:公众的意见和评价。
知音: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古槐树下忙碌地准备着文书,急切地等待着星光的照耀。诗人通过“称物衡无高下手”与“别形鉴有是非心”两句,展示了一种公正、无私的品评态度,表明在评价人物或事物时不受个人偏见影响。此外,“品题岂逐朱衣转”和“沙汰何妨苦海沉”则传达了作者对于才华与名利之间关系的思考,不认为才能随着世俗的荣辱而变化,且愿意在深邃如海的困境中寻觅真才。

最后两句“将见贤书协舆论,真才到此遇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学问、发现真才的期待和喜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个人的学术态度,更透露出对真正才华的尊重和寻求,以及在知识领域内的心灵交流之美好。

作者介绍
李昴英

李昴英
朝代:宋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猜你喜欢

挽西庄耕隐章处士同知廷圭之父

红云含日照西庄,楚些声中白发长。

杖履忍看桑柘影,衣巾犹带薜萝香。

寿于吕尚非侥福,死比黔娄合谥康。

经学已闻传令子,功名无愧古循良。

(0)

饮庆寿寺柬似聪讲经

红尘飞不透疏帘,白日行空渐向炎。

柳絮挟风常滚滚,麦苗经雨倍纤纤。

上方暂喜朋簪盍,西郭从教酒价添。

更爱远公能入社,他时有约问楞严。

(0)

李士常侍御瓜祝卷次韵·其一

弄璋那惜酒频赊,奇谶新徵李氏瓜。

香实下临苔径密,瘦藤纷绕竹棚斜。

歌声久入风人谱,庆泽先归友婿家。

闻道诸郎能典谒,款门他日待供茶。

(0)

送户部叶叔通郎中知宁国府·其二

桑梓悠悠共歙城,宦游京国倍多情。

红尘离合常无定,从此相看听雁声。

(0)

上元日与林谕德亨大商懋衡李世贤二侍讲饯同年陆叙州克深考绩西还联句十首·其七

金炉银烛共灯宵,佳会宁烦折简招。

酒泼冻醅春尚浅,星随寒漏夜方遥。

十年萍海虽多事,万里云山会一朝。

欲絷场驹恨无计,出城车马已萧萧。

(0)

成化癸夘冬至谒陵与李宾之学士联句二十首·其十斋所

襆被来寻旧直庐,石门斜映小窗虚。

行厨午报新炊熟,别院寒分半榻居。

对景忽疑山入座,引流常忆水通渠。

小臣正切遗弓念,寝树风生夕照馀。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