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四章明无相虚融·其四》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四章明无相虚融·其四》全文
唐 / 傅翕   形式: 古风

君不见决定法中无决定,虚妄颠倒是菩提。

若心分别菩提法,分别菩提还复迷。

若了此迷无分别,迷与分别即菩提。

分别菩提非一异,恒一同体不相离。

安住性空真实性,空性无空亦不齐。

同体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性不乖迷。

只此昏迷即无性,亦复不论齐不齐。

若舍尘劳更无法,喻若莲花生淤泥。

如来法身无别处,普通三界苦泥犁。

三界泥犁本非有,微妙谁复得见蹊?

行路难,路难本自是泥洹。

内外身心并空寂,颠倒贪嗔何处安?

(0)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第四章,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法中的核心概念——无相、虚融与解脱之道。

开篇“君不见决定法中无决定”,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佛法中“决定”与“无决定”的思考。接着,“虚妄颠倒是菩提”,指出在虚妄与颠倒之中,真正的智慧(菩提)得以显现。诗人进一步阐述,如果内心执着于分别,那么即使面对佛法,也会陷入迷惑;反之,若能洞察并超越这种迷惑,即能回归到菩提的本质。

“若了此迷无分别,迷与分别即菩提”,强调了理解和实践佛法的关键在于去除内心的分别与执着。接着,“分别菩提非一异,恒一同体不相离”,说明了分别与菩提并非对立,而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诗人继续深入探讨,指出安住于性空的真实,即是理解佛法的核心,而空性本身并无固定形态,不偏不倚。

“同体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性不乖迷”,表达了佛法的慈悲与包容,认为一切众生皆可通向真理,没有偏颇或迷失。诗人最后以“只此昏迷即无性,亦复不论齐不齐”总结,指出唯有摆脱迷惑,才能真正触及佛法的真谛,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才是永恒不变的。

“若舍尘劳更无法,喻若莲花生淤泥”,通过莲花生长于淤泥中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世俗的烦恼中,佛法如同莲花般绽放,净化心灵。诗人进一步指出,如来的法身存在于世间,普遍存在于三界的苦难之中,如同从苦难中寻找解脱之路。

“三界泥犁本非有,微妙谁复得见蹊?”则提出了对三界苦海本质的质疑,暗示真正的解脱并非外在的追寻,而是在于内心的理解与觉悟。最后,“行路难,路难本自是泥洹”,以“行路难”象征修行过程的艰辛,但真正的归宿(泥洹)就在其中,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探索与觉醒。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在佛法的探索之旅中,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作者介绍

傅翕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杂诗四十首·其二十八

冲霄难为羽,泛海难为舟。

缚羊驾我辂,猛志空悠悠。

农时失耕耨,何以望有秋?

决藩盗菽粟,鹰隼不如鸠。

韶华不我与,去若川水流。

岁莫独彷徨,凛凛怀百忧。

(0)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其二

济世何人希管乐,隐居无处觅求羊。

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

百载承平戎马佚,十年战伐艾菅长。

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

(0)

刘夫人

刘夫人,至正太尉吴王嫔。

笄珈车服置弗御,澹烟常锁双眉春。

中州援疆敌在目,叔贵日骄疆日蹙。

背城借一王本心,狐埋狐搰将军欲。

夫人勇决烈女义,百口楼居亲举燧。

片时阴惨万古生,月明风清佩音至。

君不见男儿成败古有之,孰以楚霸轻虞姬。

苏民安得夫人祠,乌栖白凫庶少衰。

(0)

七月闻河南平章凶问

六月妖星芒角白,几夜徘徊天市侧。

寻闻盗杀李上公,穷旅孤臣泪沾臆。

当时宽猛制萑泽,安得受降翻受敌。

上公忠名垂竹帛,书生奚为费祎惜。

东南风动旗黄色,蒲梢天马长依北。

(0)

漫兴三首·其二

关中险固凭三辅,陇右勾连接四川。

簇簇楼台悬日月,盈盈花草烂云烟。

飙回海上沙飞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可笑华山陈处士,风流文采却贪眠。

(0)

题出射图

玉门关南百草腓,玉门关北斗兵稀。

边头无事马秋肥,将军出射沙尘瀰。

一胡据鞍执大旗,翩然前导疾若飞。

一胡引弰如附枝,一胡放箭箭不知。

后有两胡蹙骑追,侧身拔镞恐镞遗。

玉门关城迥且巍,一时士马何神奇。

我来塞外按边陲,曾挥此马看君骑。

为君取酒尽千卮,醉里争誇战胜归。

到今已是十年期,画家所写是耶非,却忆当初亲见时。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