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操和艺术境界。诗人使用了“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来形容琴的声音质地纯净、真挚,来自蜀地(今四川一带)的桐木制成的琴,其声音如同楚地(今湖北一带)的丝绸,细腻而有层次。接下来的“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则透露出诗人在深夜时分独自演奏琴瑟,节奏缓慢,每一个音符都被仔细揉捏,充满了对音乐的沉醉和享受。
然而,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却并不强求他人的认同或是赞赏。"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一句,表明这种艺术创作并非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而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情感的释放。这份情感不张扬,却又深藏不露,只在夜的静谧中悄然流淌。
最后,“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纯粹态度。他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或是聆听,他的乐趣和满足完全来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投入。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
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
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
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
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
往者左司公,会作荆州牧。
君时虽从行,所志惟圣读。
今焉去为吏,与昔当异躅。
试以身所经,参之耳曾熟。
此邦茶品固多有,闻说黄溪独未尝。
何日敲门辱持赠,更须高诵碧云章。
忽报舒州逝,深同海内伤。
平泉无草木,北海漫文章。
要作人琴叹,空怀道路长。
临风为之恸,发色变苍苍。
唐室文公裔,国朝桐树家。
学探和静蕴,文嗣一门华。
尚拟咨黄发,居成后白麻。
公身宁有憾,物论自兴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