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如洛汭,寺好似香山。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江清如洛汭,寺好似香山。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将江水比作洛阳的汭河,寺院则如同香山的美丽。这两处都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因此诗中立刻营造出一片安详与秀丽的氛围。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旅途之后,感到疲惫不堪,独自一人坐在小船里,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停留下来。这个画面体现出一种逃离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则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树荫下清凉宜人,鹤在树上安居;岩石间回声传递着佛寺中的低语,这些都是诗人所追求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希望与那远离尘世的幽深云气相伴,与之契合;而当秋天来临时,诗人愿意随着那柔和如绸缎般的秋风回到自己的帐幕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生活状态的理想。
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
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
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
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声一唤,肠千结。
闽岭外,江南陌。正长堤杨柳,翠条堪折。
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绿树新阴暗井桐,杂英当砌坠疏红。
重门寂寂经初夏,尽日垂帘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