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奇墓,未上望坤方。
丙奇戍地酉中是,丁奇同位戌乾张,都是审明方。
乙奇墓,未上望坤方。
丙奇戍地酉中是,丁奇同位戌乾张,都是审明方。
这首诗以兵法和易学为背景,探讨了在军事战略中如何运用“太乙式”进行方位判断与策略规划。诗中提到的“乙奇”、“丙奇”、“丁奇”分别代表不同的方位或战术元素,而“坤方”、“乾张”则指向地理方位与布局的重要性。
“乙奇墓,未上望坤方。”这句话暗示在未确定最终位置前,应先观察并理解整体的地理格局,特别是大地的根基与方向。
“丙奇戍地酉中是,丁奇同位戌乾张。”这里描述了在特定方位(酉、戌、乾)上布置兵力或策略的重要性,丙奇与丁奇的对应位置显示出在军事部署时需考虑的精确性和对称性。
“都是审明方。”最后,强调了明确方位对于军事行动的必要性,无论是战场上的布局还是战略决策,都需要清晰、准确地理解空间关系。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在古代军事战略中对地理方位和战术布局的重视,体现了易学与兵法结合的智慧。
高沙有候馆,阑槛殊幽清。
槛内足凡木,凋萎不可名。
独彼凌云竹,郁有冒雪青。
飘萧散寒叶,修直摇苍茎。
灵籁奏清响,锵若金石鸣。
晴霄吐华月,流影乱虚明。
赏玩竟朝夕,似当西南朋。
乃知岁寒操,匪独松柏贞。
矢心又不如,愧我为物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