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田间》
《田间》全文
清 / 汪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田野间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田园生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首句“小妇扶犁大妇耕”,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农妇劳作的画面。小妇和大妇分别负责扶犁和耕种,体现了男女分工合作的农村生活场景。这里的“小妇”和“大妇”不仅代表了不同的年龄层次,也暗示了社会角色的传承与延续,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秩序。

次句“陇头一树有啼莺”,将画面转向自然界的生动景象。陇头,即田埂上,一树之上,黄莺啼鸣。黄莺的啼叫为宁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复苏。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写,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和谐共生的意境。

后两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则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展现出他们对春天的感知与探索。孩子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春天的意义,但他们却能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气息,选择在游人多的地方活动,可能是为了寻找乐趣,也可能是在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劳作场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汪楫
朝代:清

清(公元1626年至1689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
猜你喜欢

见童子头插苦菜花索观之作二律·其二

真颜淡淡淡而浓,坐见百花色自空。

惟有仰天倾白日,也堪随地伴东风。

肯因蓟野门前黑,不向燕山雨后红。

但虑圣朝宽我去,无人解尔此奇容。

(0)

微饮行

一日未到官屋中,恰如十年不相逢。

周行未见言提耳,索居孰启我心朦。

问君何所事,古训日研穷。

室内香霭霭,窗外月膧膧。

更深人静后,朗诵彻苍穹。

尚书万古狱中授,周诰殷盘已贯通。

韦编不知今几绝,远慕羲文周孔风。

愧我全无亨通意,衰年未见养心功。

常将一叚郁抑气,嘘作云间千丈虹。

忧时慨世心独切,半偏深病未消融。

而今愿从君子谋,示我脱然登岸头。

藉此福堂寻上去,莫教空负两年囚。

叹靡靡,思悠悠,君知否,我何求。

相与采虻无处所,安得泮涣日遨游。

思量此疾为心患,世间惟有酒能瘳。

昨闻几上樽犹在,半实还是旧黄流。

午间准拟来相访,便须劳君酌大瓯。

但论浊贤清与圣,何恤瓶罄作罍羞。

长歠直到枯肠底,一洗胸中万古愁。

(0)

遣怀四首·其二

谁点霜华入鬓斑,雨声连夜苦潺潺。

逢迎无术贫谁咎,婚嫁催人老未閒。

仗节伏波遭死谤,知几疏传却生还。

圣恩倘赐馀生骨,便买丘园入乱山。

(0)

致仕归言怀效吴体四首·其二

媕阿媚世吾所惭,便寻旧隐南山南。

寸心静观元了了,众口可笑犹喃喃。

秋风世途双眼冷,夜雨吟窝孤梦酣。

羹有溪鱼饭有粟,一饱岂必求肥甘。

(0)

久病遣怀

共言双眼似先公,更许精明有父风。

三日乍昏微见膜,一睛骤反半无瞳。

心牵邪色群神怒,人到中年百病攻。

正欲静观天下事,举头深恨视梦梦。

(0)

过南溪翁庄

嘉树绕崇垣,清流映荜门。

治生余粟帛,供祭足鸡豚。

诗酒闲情寓,衣冠古制存。

时时逢野老,共话长儿孙。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