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四》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四》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我岂爱花者,而独爱此花。

爱之匪无人,诗且数百家。

前有水边横,后有竹外斜。

但作如是观,桃李亦可誇。

(0)
翻译
我难道只是爱花的人,偏偏特别喜欢这朵花。
对它的喜爱并非独一无二,已有数百首诗赞美过它。
它前面有水边随意生长,后面则是竹林斜映。
只要这样看待,即使是桃李也能自夸一番。
注释
我:主语,我。
岂:难道。
爱:喜爱。
者:的人。
而:转折连词,但是。
独:唯独,特别。
此:这。
匪:不是。
无:没有。
人:人。
且:并且。
数:多。
百:百。
家:家,指诗人。
前:前面。
有:存在。
水:水。
边:旁边。
横:横向生长,随意。
后:后面。
竹:竹子。
外:外面。
斜:倾斜,斜照。
但:只。
作:当作。
如是:如此。
观:看待。
桃李:比喻平凡事物,这里指桃树和李树。
亦:也。
可:可以。
誇:夸耀,自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系列中的第四首。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情感,他并非单纯喜爱所有花,而是对梅花情有独钟。他强调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并非无因,事实上已有数百位诗人曾为之吟咏。诗中描绘了梅花的优美位置,既有水边的映衬,又有竹林的陪衬,诗人以这样的视角看待梅花,认为即使与桃李相比,梅花也自有其值得夸耀之处。

诗的核心在于诗人对梅花的深情赞美和个人审美选择,以及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高洁孤傲的人格追求。整体风格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对于自然美的崇尚和对于品格的寄托。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开井

小圃新穿土,中藏一丈空。

山腰泉脉透,井口树阴蒙。

浇药先资用,煎茶已见功。

甘凉羞自荐,汲许四邻同。

(0)

菩萨蛮·其十七别意

江梅未放枝头结。江楼已见山头雪。待得此花开。

知君来不来。风帆双画鹢。小雨随行色。

空得郁金裙。酒痕和泪痕。

(0)

题汪日宾西楼附山甫达之

不忘西来意,开窗西复西。

柳悬鱼怒颊,蒲缚蟹团脐。

县近更传信,寺围钟到齐。

山翁出山处,放杖得新题。

(0)

登楼

千年日月藏丹鼎,万里乾坤著白头。

落木断虹天渺渺,閒云倦鸟日悠悠。

开门碧海通诸岛,极目青山是别州。

我欲便骑黄鹤去,回头还有故乡愁。

(0)

寄袁中素季原

清谈疏世虑,知发度年华。

雀饮盆中水,蜂寻案上花。

郊原新射雉,陂荡早开蛙。

得句何人赠,棠溪有竹家。

(0)

闻有海船入鄞作诗附寄正仲

华馆多髯客,深山短发翁。

钟声更点外,萤焰烧痕中。

春日同倾酒,寒溪数过鸿。

天门通海路,诗寄鄮城东。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