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娟图〉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场景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冲突。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这两句回忆了过去作为地方官吏时期,曾经鼓励农民勤劳耕作,在美丽的杏花村中与民同乐的情景。“旧使君”指的是作者以前担任的地方官职,而“劝农”则显示出其关心农业生产和民生。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风物”一词常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的美好,但在这里“那堪画”意味着现实中的景象已经难以成为绘画中美好的题材了。“县吏催租夜打门”则描绘出官府为了征收税租而对百姓施加压力的残酷情形,反映出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不聊生的苦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怀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