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其二》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0)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朱陈:古代两个相邻的村庄。
旧使君:前任地方长官。
劝农:指导农业生产。
杏花村:以杏花闻名的村庄。
风物:风景和事物。
那堪:怎能承受,无法忍受。
县吏:县里的官吏。
催租:催收田租。
夜打门:深夜敲门催缴。
翻译
我曾经是朱陈地方的旧任官员,曾在盛开的杏花村里劝导农事。
如今这里的景象已无法描绘,县吏在夜晚催促租税,敲打家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娟图〉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场景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冲突。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这两句回忆了过去作为地方官吏时期,曾经鼓励农民勤劳耕作,在美丽的杏花村中与民同乐的情景。“旧使君”指的是作者以前担任的地方官职,而“劝农”则显示出其关心农业生产和民生。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风物”一词常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的美好,但在这里“那堪画”意味着现实中的景象已经难以成为绘画中美好的题材了。“县吏催租夜打门”则描绘出官府为了征收税租而对百姓施加压力的残酷情形,反映出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不聊生的苦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怀旧的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次韵谢武靖伯惠茉莉茶二首·其二

茉莉香浮碧碗新,枪旗犹带建安春。

何人更汲中泠水,来饷松厅病暑人。

(0)

张光禄席上分韵赋桧亭

未随尘土翳蓬蒿,晚着幽亭惬所遭。

风细暗闻笙籁发,地偏真得斧斤逃。

移根曲阜还同纽,分液中山合作醪。

历尽岁寒柯叶在,柴墟松竹与争高。

(0)

南旺湖次韵

南湖水阔秋无岸,尽日开帆疑不转。

忽从树杪得高崖,始觉扁舟出天畔。

渔家何自住枫芦,陂寒雁鹜遥相呼。

斜阳欲下晚风急,人间此景何时无。

君不见饮啄那须论蒋霍,人生得意良不恶。

(0)

待隐园杂诗为邃庵先生作次韵·其一

江上新园一段清,雨馀偏爱踏莎行。

年年马上风尘表,回首天涯是此情。

(0)

上陵避雨玉城寺待孔时希大不至·其二

凉雨潇潇去复留,高人何处系吾愁。

老僧相见坐无语,一院野花山寺秋。

(0)

再经潼关有感闻侍御谢汝为在华山云台.寺

去年春蔼今秋爽,两度山河入望时。

德未感人官可愧,事难如我世翻疑。

愁多屡有思亲梦,兴懒全无寄友诗。

闻道云台刚十里,谢安游赏似相期。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