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
《踏莎行.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全文
清 / 杨玉衔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大好溪山,纷来窗户。书声时逐溪声去。

江南黄叶是何村,行云偏识壶公处。

游屐耕烟,吟灯晕雨。渔歌层入蘋洲谱。

麻衣草履建阳装,翠微指点吾归路。

(0)
鉴赏

此幅《踏莎行·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与读书之乐。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山之美与读书之趣。

“大好溪山,纷来窗户”,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概,赞美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丰富,仿佛山川河流都汇聚于窗前,引人入胜。接着,“书声时逐溪声去”,将读书之声与溪水潺潺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诗意的氛围,读书之人仿佛与自然和谐共存,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江南黄叶是何村,行云偏识壶公处”,通过江南秋色的描写,暗示读书之地的幽静与雅致,同时借行云识得壶公(传说中的仙人)之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这里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游屐耕烟,吟灯晕雨”,进一步描绘了读书人日常的生活场景,无论是漫步在烟雾缭绕的山间小径,还是在雨夜中吟诵诗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读书人的闲适与自在,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渔歌层入蘋洲谱,麻衣草履建阳装,翠微指点吾归路”,最后四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渔歌与蘋洲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麻衣草履的穿着,以及对建阳装束的描述,体现了读书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而翠微山的指引,则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引导,为读者指明了心灵归宿的方向。

整首词通过对山水、读书、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更传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尊崇与热爱。

作者介绍

杨玉衔
朝代:清

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猜你喜欢

雪后登邻霄台

北台纵眺意茫然,尝怪冰泥沁锦斑。

万瓦寒生晴雪里,一峰独秀乱云间。

迟留岁暮衙斋冷,洒落生平笑语閒。

试倚危栏望天际,神游沕穆胜骖鸾。

(0)

苦寒

欲雪不得雪,寒风彻骨侵。

拥衾成泼水,惜火胜兼金。

瓶胆无端裂,蕉心何处寻。

鸳鸯馀半幅,冻指畏拈针。

(0)

翁大人得隙地于孤山为菊香小青两女士修墓并建兰因馆其上为夕阳花影楼楼左为绿阴西阁以祀小青右为秋芳阁以祀菊香先是为明女士杨云友修墓于智果寺因以祔祀遍徵海内题咏裒为兰因集端亦赋四律·其四

碧城坛坫久名家,多少蛾眉礼绛纱。

仙子玉垆玉涧雪,美人湘管一枝花。

隔湖香冢秋飞蝶,映水红楼晚噪鸦。

更访吴宫双玉墓,牡丹厅畔竹阴斜。

(0)

拟古·其二

灼灼园中桃,苍苍岭上松。

春风固自得,冬日亦为容。

造化岂有殊,物性自各钟。

繁华逞目前,安能保其终。

所以古哲人,励志寻高踪。

(0)

玉笋峰

云牙交迸出巉岩,秀挺依稀玉笋尖。

朔雪春雷经几许,未曾减亦未曾添。

(0)

平湖曲

平湖湖水西复东,春光淡沲天朦胧。

石桥寒浪涨新雨,晴鸠破晓呼东风。

东风著柳全无力,新雨飘花可怜色。

柳边多少断肠人,百尺红楼是花国。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