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
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
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
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縆。
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
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
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泠。
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憎。
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
虽失谅不远,尧蹠终殊称。
书生自信书,俚说徒营营。
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
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
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
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縆。
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
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
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泠。
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憎。
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
虽失谅不远,尧蹠终殊称。
书生自信书,俚说徒营营。
这首诗名为《食蟹》,由宋代文学家张耒所作。这是一首以医药知识为背景,探讨食用螃蟹疗效的诗篇。诗中的语言充满了医学术语和古人的生活常识,反映出作者对医学知识的深厚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首句“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表明世人普遍认为螃蟹有剧毒,而过量食用则会引起内风。接下来的“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指出这种内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即使人的四肢受损。
在中间部分,“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说明诗人通过阅读古代的药物学著作,对螃蟹的功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縆”则描绘出用螃蟹治疗断裂之筋的有效性,就像结实的繩索一样。
在后半部分,“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展示了作者对于利用螃蟹来强健脆弱之骨的信心,认为它能使人免于骨折。紧接着的“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和“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泠”则进一步论述了螃蟹在治疗内火引起的疾病时的迅速见效。
最后,“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憎”表达了诗人对于民间传说持保留态度的同时,也担心人们可能因为偏好的不同而对其功效有不同的看法。随后的“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和“虽失谅不远,尧舜终殊称”则是诗人对于古代医药学的尊重和赞赏,以及认为即使在很久远的时代,这门学问也已经非常发达。
整首诗通过对螃蟹疗效的详尽探讨,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医学知识,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利用和尊重。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生活智慧,是一篇集医药学与文学于一体的佳作。
昔闻金陵地,乃是帝王州。
冠盖六朝贤,名与青云浮。
往事千年不可道,别苑离离长秋草。
酒中慨此复沾襟,落日翩翻送飞鸟。
今时再见金陵豪,白叠小侧薜荔袍。
凌风起舞邺城月,长呼兴比南山高。
四溟情同五岳云,莘野调流三峡涛。
云谷此时发意新,开卷调笑如有神。
万里烟霞起胸臆,惊翻白鹄翔麒麟。
饮我催诗酒,倒却头上巾。
君身孰与俦,似是洪厓邻。
早晚笑携卢敖去,坐看沧海成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