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声传夜未央,松阴满地露华凉。
苦吟不觉银灯烬,无寐偏惊玉漏长。
风静半空闻过雁,堂虚四壁听啼螀。
壮怀不任秋凌逼,起向瑶阶步月光。
戍鼓声传夜未央,松阴满地露华凉。
苦吟不觉银灯烬,无寐偏惊玉漏长。
风静半空闻过雁,堂虚四壁听啼螀。
壮怀不任秋凌逼,起向瑶阶步月光。
这首明代诗人于谦的《秋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首句“戍鼓声传夜未央”,以戍楼的更鼓声渲染出夜晚的漫长,还未到深夜却已能听到鼓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虑。接下来,“松阴满地露华凉”描绘了松树下的清凉月色和露水,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
“苦吟不觉银灯烬”写诗人沉浸在创作中,不知不觉间灯芯已燃尽,显示出他对诗歌的专注和投入。然而,“无寐偏惊玉漏长”则揭示了他因思绪万千而难以入眠,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加深了内心的焦虑。“风静半空闻过雁”进一步渲染秋夜的寂静,大雁的叫声在静谧中显得尤为清晰。
“堂虚四壁听啼螀”描绘出四壁空旷,只有蝉鸣声陪伴着诗人,更显其孤寂。最后,“壮怀不任秋凌逼,起向瑶阶步月光”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秋夜的寒气似乎也在逼迫他的心绪,他起身走向台阶,沐浴在月光下,寻求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秋夜里的孤独、思考和壮志难酬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