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后一日赵国兴携具拉游清风峡登一览亭分韵赋诗以尘埃已逐双溪去为韵得已字》
《寒食后一日赵国兴携具拉游清风峡登一览亭分韵赋诗以尘埃已逐双溪去为韵得已字》全文
宋 / 陈文蔚   形式: 古风

家家趁寒食,看花雒城里。

孰知我辈人,屐去登山齿。

千峰据其高,一览无馀美。

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末起。

俯瞰阛阓居,总在尘埃底。

洒樽遽移下,诗兴良未已。

因念读书人,故事为重纪。

(0)
翻译
家家户户趁着寒食节,来到洛阳城赏花游玩。
又有谁知道,我们这些人,穿着木屐上山去欣赏美景。
站在千座山峰之巅,美景尽收眼底,再无遗漏。
沿着小溪从山间下来,青烟袅袅升起在树林的尽头。
向下俯瞰,市井人家都隐藏在尘土之下。
我们迅速放下酒杯,诗兴大发还未消散。
于是想起读书人,更看重的是那些历史往事的记载。
注释
家家:每家每户。
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天。
看花:赏花。
雒城:洛阳古称。
屐:木屐。
登山齿:登山时穿的木鞋。
千峰:众多山峰。
一览:一眼望去。
馀美:剩余的美景。
小溪:流水小河。
阛阓:街市,市场。
尘埃:尘土。
洒樽:倒酒。
遽移:迅速移动。
诗兴:作诗的兴趣。
良未已:尚未停止。
读书人:学者,读书人。
故事:历史事迹。
重纪:重视记录。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寒食节后,诗人陈文蔚与友人赵国兴一同出游的情景。他们趁着节日的闲暇,漫步洛城,欣赏盛开的花朵。然而,不同于寻常的赏花者,他们选择了登山,踏上了一览亭,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千峰尽收眼底,美景一览无余。

诗人俯瞰下方,市井人家的繁华尽在脚下,如尘埃般渺小。这种对比让诗人意识到,尽管世俗生活热闹非凡,但读书人的追求和故事更为重要。于是,他们决定放下酒杯,继续创作诗歌,将这些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以"尘埃已逐双溪去"的诗句为韵脚,表达了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清新,寓含哲理,展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情怀。

作者介绍
陈文蔚

陈文蔚
朝代:宋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

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

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

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

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

(0)

杂曲歌辞·其一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

䯱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0)

岳州看黄叶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0)

华清宫四首·其四

水绕宫墙处处声,残红长绿露华清。

武皇一夕梦不觉,十二玉楼空月明。

(0)

双槿树

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

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0)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