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代创作的《武昌老人说笛歌》。从内容上看,诗中描绘了一位年迈七十馀岁的武昌老人的生活状态和他对吹奏笛子的回忆与现状。
首先,老人手持庾令(一种古代乐器)自述其少时学过吹奏,并曾获得曹王的赏识。这表明老人年轻时颇有才华,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接着,诗中描述了老人往昔在蕲州镇戍时期,感受到了楚山萧萧的秋意,以及他曾买材搜索并获得奖赏,这些都透露出老人的生活经历和才华。
然后,诗转向老人现在的情形,古苔苍苍、石上孤生描绘了一种清冷孤独的景象,而商声五音随指发,则展示了老人对音乐仍旧保持着高超的造诣。特别是“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一句,更是表达了老人在吹奏时所展现出的艺术境界。
最后,诗中写到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表现出了老人对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与感官的衰退。然而,“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则透露出尽管体力不济,但老人的精神依旧坚持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即便是在梦中也要一展才艺。
整首诗通过老人与笛子的情感纽带,勾勒出了一位艺术家从辉煌到暮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艺术永恒不朽的情怀。
往年薄游宴渚亭,高秋霜落波光清。
今年持节又来宴,菱叶荷花香半城。
城南倒插泰山脚,城北沈涵海气横。
周围尽浸楼台影,鱼鸟惯闻箫鼓声。
锦堂流出珍珠冷,花底漂摇碎光炯。
名泉多在府第中,绣帘深掩胭脂井。
推波委涛到北渚,汇蓄涵渟数十顷。
虹桥桁柳平分破,巨壑云庄入烟瞑。
济南名士多老成,行台突兀皆名卿。
尊中正有李北海,坐上宁无杜少陵。
堰头腊瓮满船求,歌舞要送行人行。
江南风景已不殊,渚亭即是西湖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在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