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闻心所著,香臭不同根。
穷究缘中识,非干妄想门。
鼻闻心所著,香臭不同根。
穷究缘中识,非干妄想门。
此诗为宋代诗人赵炅所作《缘识》之一首,展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哲理思考。开篇“鼻闻心所著,香臭不同根”,通过嗅觉与心灵之间联系的描写,表达了对事物真伪、美恶之分的敏锐感知。此句既形象地说明了人的五官对于外界信息的筛选功能,也隐喻了人心中善恶、真伪的辨识能力。
接着“穷究缘中识,非干妄想门”,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认知的深度与正确性。这里,“穷究”意味着彻底地探求和理解事物的本质;“缘中识”则是指通过因缘、条件或情境来获得的认识;“非干妄想门”表明这些认识不受无稽之论或主观臆测所影响。这两句强调了对知识的探求应基于事物的实际联系和客观规律,而非出自虚幻的猜想或错误的推理。
整首诗流露出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哲思中注重实践与个体认知经历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赵炅本人对知识真理追求的执着态度。
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
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
作新金箧里,歌奏玉筐前。
今日宜孙庆,还参祝寿篇。
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
忽逢羽客抱绿绮,西别峨嵋峰顶云。
初排□面蹑轻响,似掷细珠鸣玉上。
忽挥素爪画七弦,苍崖劈裂迸碎泉。
愤声高,怨声咽,屈原叫天两妃绝。
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鹜悲。
吹我神飞碧霄里,牵我心灵入秋水。
有如驱逐太古来,邪淫辟荡贞心开。
孝为子,忠为臣,不独语言能教人。
前弄啸,后弄嚬,一舒一惨非冬春。
从朝至暮听不足,相将直说瀛洲宿。
更深弹罢背孤灯,窗雪萧萧打寒竹。
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抱琴却上瀛洲去,一片白云千万峰。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天马白银鞍,亲承明主欢。
斗鸡金宫里,射雁碧云端。
堂上罗中贵,歌钟清夜阑。
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圣朝多雨露,莫厌此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