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扶妆,嫣痕破梦,名花端识前身。
写入鸳丝,西楼化作行云。
开奁对影成双照,碧亭空、一镜涵春。
尽芳魂,结佩湘皋,托取灵根。
年年花事伤寒食,只缄愁万叠,展抱无因。
露眼频看,骈枝墨色还新。
枝丫绾就丁香叩,坠幽欢、雨溃烟分。
恁炉熏,祝向蘼芜,瘦损休文。
冷艳扶妆,嫣痕破梦,名花端识前身。
写入鸳丝,西楼化作行云。
开奁对影成双照,碧亭空、一镜涵春。
尽芳魂,结佩湘皋,托取灵根。
年年花事伤寒食,只缄愁万叠,展抱无因。
露眼频看,骈枝墨色还新。
枝丫绾就丁香叩,坠幽欢、雨溃烟分。
恁炉熏,祝向蘼芜,瘦损休文。
此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画面,以兰花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故人或某种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诗中“冷艳扶妆,嫣痕破梦”两句,以兰花的冷艳之美,暗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深沉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时间遗忘的故事。兰花的“名花端识前身”,则表达了对兰花独特气质的深刻认识和情感共鸣。
“写入鸳丝,西楼化作行云”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兰花的美丽形象比作鸳鸯丝线编织的图案,又将其与西楼的梦幻景象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兰花的“开奁对影成双照,碧亭空、一镜涵春”描绘了兰花在镜子中的倒影与碧绿亭台的映衬,仿佛春天的镜像,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尽芳魂,结佩湘皋,托取灵根”则进一步深化了兰花的象征意义,通过兰花的芳魂与湘皋(湘水边)的灵根相连,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寄托。兰花的“年年花事伤寒食,只缄愁万叠,展抱无因”则点明了寒食节的背景,通过描述兰花在寒食时节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无法言说的悲伤。
“露眼频看,骈枝墨色还新”描绘了兰花在露水滋润下的清新与生机,以及其墨绿色的枝条依然焕发着活力,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最后,“枝丫绾就丁香叩,坠幽欢、雨溃烟分”通过与丁香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的幽雅。而“恁炉熏,祝向蘼芜,瘦损休文”则以炉熏的香气、蘼芜的祝愿以及对休文(指宋玉,古代文学家)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及其所代表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与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兰花的美丽与哀愁,以及诗人对其背后情感的深刻感悟与表达,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
开极规模自有初,旧章纷乱欲何如?
黄河疏凿功何补,楮币更张术已疏。
西郡少年持国是,中原文学滞公车。
河南寇盗由谁致,天下兵戈遂莫除。
偃月堂深资鬼蜮,伏波军败纵鲸鱼。
百年人物关衰盛,一代经纶属卷舒。
丞相出师应有表,草茅忧国岂无书。
畴能一吐平淮策,为尔排云谒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