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
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
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杜鹃》,通过对蜀地杜鹃鸟的描绘,寄寓了深远的情感和历史感慨。首句“蜀帝何年魄”暗示杜鹃与古代蜀国君王的传说有关,可能象征着亡国之痛或历史的沧桑。接下来的“千春化杜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感,表达杜鹃鸟长久以来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两句,借杜鹃鸟的叫声传达出一种思乡之情,这种情感自古就有,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杜鹃的啼叫在夜晚尤为急切,“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客人的共鸣。
最后两句“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以杜鹃鸟的悲鸣和自我牺牲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杜鹃的啼血不仅象征其自身的哀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杜鹃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故乡和理想的深深怀念。
过灵香一炷,燕馆清虚,晚窗风细。
雨入园林,荡凝烟摇曳。
天上春融,暖移残腊,早信音来至。
宫粉龙香,一时拈入,江梅轻蕊。
人在瑶山,九仙书府,静与羲皇,淡然相对。
锦琴无声,鼓一轩和气。
丹枝高枝,旧香芬馥,惹赐袍春翠。
再揖文章,声名定与,渊云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