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
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
无情竟作凌空去,作态犹能拂袖还。
积淖有时妨跋涉,乘危何力任跻攀。
人情自觉多时厌,世事长于好处悭。
莫怪云师大驱逐,向来赢得一冬閒。
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
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
无情竟作凌空去,作态犹能拂袖还。
积淖有时妨跋涉,乘危何力任跻攀。
人情自觉多时厌,世事长于好处悭。
莫怪云师大驱逐,向来赢得一冬閒。
这首诗以雪为题,描绘了雪从初降至消融的过程,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
首联“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以春雪与冰山相比,形象地描绘了雪在阳光和微风的作用下逐渐融化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雪比作冰山,既突出了雪的洁白与寒冷,也暗示了其短暂与脆弱。
颔联“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通过对比,表现了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方面,红兽炭代表了温暖与舒适,雪的融化使得这种温暖消失;另一方面,旧柴关象征着贫穷与寒凉,雪的覆盖却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雪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影响。
颈联“无情竟作凌空去,作态犹能拂袖还”进一步描绘了雪的自然属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在空中飘散还是拂袖而去,都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与无情。同时,“作态”二字则赋予了雪以人格化的特征,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尾联“积淖有时妨跋涉,乘危何力任跻攀”描述了雪带来的不便,如积雪可能导致道路泥泞,阻碍人们的出行。而“人情自觉多时厌,世事长于好处悭”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洞察,认为人们往往在享受美好事物时感到满足,而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却显得吝啬或不愿付出努力。
最后一联“莫怪云师大驱逐,向来赢得一冬閒”以云师(即云)为主角,表达了雪最终被云带走,结束了它的存在。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界中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现象的美丽与变化,也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五年客里过中秋,今夕安知无此愁。
共喜银云开碧落,坐看蟾魄过西楼。
清光著物殊他夜,好景于人散百忧。
人月皆圆那易得,莫辞大白十分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