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香溪唤渡船,羊肠绕尽洞呀然。
知谁开辟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
龙象现形严佛土,乌蟾垂象烛壶天。
惜哉不遇东坡赏,为作新诗与世传。
立马香溪唤渡船,羊肠绕尽洞呀然。
知谁开辟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
龙象现形严佛土,乌蟾垂象烛壶天。
惜哉不遇东坡赏,为作新诗与世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美丽景色。开篇“立马香溪唤渡船,羊肠绕尽洞呀然”两句,通过动人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乘坐的小船在清澈的香溪中缓行,四周被蜿蜒曲折的山石环抱,形成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空间。这里的“羊肠”比喻山川的曲折,如同古代传说中的羊肠小道,增添了一份险峻和神秘。
接着,“知谁开辟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两句,诗人由景生情,开始思考这洞天福地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里的“群工”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能够开山辟地的神灵或能工,而“一室圆”则形象地表达了洞穴内部宽敞明亮、结构奇巧,宛如天然形成的一统空间。
诗的下半部分,“龙象现形严佛土,乌蟾垂象烛壶天”两句,更是将这处景致推向宗教哲学的高度。其中“龙象”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们在这里显现出真实的形态,而“严佛土”则可能暗示着一片清净之地,或者与佛法有关的修行之所。“乌蟾垂象烛壶天”中,“乌蟾”通常指的是月亮,这里的意象是说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一盏灯笼,为这神圣之地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光辉。
最后,“惜哉不遇东坡赏,为作新诗与世传”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邀请宋代文学巨匠苏轼(东坡)来此地共同欣赏这一美景的遗憾。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的自信,他希望自己的这首诗能够流传后世,与苏轼的作品相提并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描绘,以及对神话传说的运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审美情怀。
老子生朝,萧然坐离骚窟宅。
更莫诧、才雄屈宋,诗高刘白。
不向凤凰池上住,不逃鹦鹉洲边迹。
谩一官、如水过称呼,诸侯客。
平生志,水投石。
首已皓,心犹灵。
算陆沉雄奋,总非人力。
广武成名惟孺子,高阳适意须欢伯。
睨醉乡、一笑抚青萍,乾坤窄。
争献交酬,消受取、真山真水。
供不尽、杯螺浮碧,髻鬟拥翠。
莫便等闲嗟去国,固因特地经仙里。
奉周旋、惟有老先生,门堪倚。
追往驾,烟宵里。
终旧学,今无计。
叹白头犹记,壮年标致。
一乐堂深文益著,风雩亭在词难继。
问有谁、熟识晦庵心,南轩意。
老火西流,风露洗、银湾一色。
还又近、半秋天气,月将成魄。
玉燕来时清梦觉,书麟游处飞仙谪。
问东南、一尉着斯人,如何得。
君不学,吴门卒。
君不问,长安狄。
且持杯半揖,楚江鸂鶒。
东府西台看历遍,归来绿野盟泉石。
却从容、三万六千朝,追元白。
小驻碧油,公两载、重临初度。
满全楚、袭人和气,拍天歌舞。
波涌荆江流不断,地连巫峡山无数。
指此山、此水诵公恩,难忘处。
民有恨,来何暮。
民有愿,归无遽。
各相携卧断,衮衣归路。
只恐九重劳梦寐,不容十国私霖雨。
看便飞、丹诏日边来,朝天去。
解语宫商,为谁奏、长生一曲。
见说道、宓堂深处,宝香芬馥。
月里飞仙云际下,乘鸾来伴凫仙宿。
约年年、生日醉冰笋,簪梅玉。
花与貌,争清淑。
云共发,斗新绿。
尽壶觞为寿,苦无他说。
有子有孙真老大,无嗔无妒家和睦。
更鸾花、剩着几番封,平生足。
居士生朝,元来是、湖山胜日。
长共荐、霜前篱落,半黄橙橘。
酒压浮蛆新旨酽,香浮瑞兽祥烟密。
更小蛮、清唱入时宜,声飘逸。
湖海量,冰霜质。
年未老,身犹屈。
记平生操履,几曾亏失。
季野阳秋虽有自,伯仁崆峒原无物。
待着君、添个老人星,人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