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秋季节的感受,通过蝉噪声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个人情怀的深切体会。"才入新秋百感生"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随着季节的更替而生的种种感慨。而蝉噪声在这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成为了内心情感的象征。
"就中蝉噪最堪惊"表明诗人对这种声音特别敏感,可能因为它触动了某种深藏的情愫。接着"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则是说蝉噪的声响能够激发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对于年华老去和情感的淡漠感到忧愁。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管弦)的冷淡,同时却在杨柳间寻找着离别的情感。这里的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之情,这里则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最后"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怀念,对于长时间、远距离旅途中所积累的情愫。这种情愫不仅因为时光流逝而增添,更因离家远行而倍感沉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蝉噪声这一独特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易老和个人情怀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