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其二》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0)
注释
负鼎:背负大鼎,形容人有担当或技艺高超。
干汤: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可能指某种特别的汤品。
芍药芳:芍药的香气,象征着药草的香醇或美食的精致。
调羹:调制羹汤,比喻烹饪或调和味道。
双妙手:指烹饪技艺高超的人。
初发:初次尝试,新入门者。
持觞:拿着酒杯,表示饮酒。
翻译
当年背负重器前往干汤,最美味的还需加入芍药的香气。
哪里只是调制羹汤的绝妙手法,特意让初次品尝的人也拿起酒杯品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当年伊尹负鼎烹调美食的形象开篇,将芍药比喻为珍贵的食材,暗示其高雅之味。他称赞赵郎中不仅厨艺精湛,如同调羹的高手,还能在初次品尝时就懂得欣赏并举杯共饮,显示出对美食与人文雅趣的双重赞赏。整首诗寓言性强,借物抒怀,体现了辛弃疾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个人情感的特点。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留题凝翠阁二绝·其二

山秀波平望不穷,此身浑堕翠光中。

兵戈满眼栖何地,注目溪头群玉峰。

(0)

海南黎人作过据临皋县惊劫傍近因小留海康十一月望闻官军破贼二十日戒行戏作两绝句·其二

沈沈碧海绝津涯,一叶凌波亦快哉。

假使黑风漂荡去,不妨乘兴访蓬莱。

(0)

清湘西山寺无量寿塔

黄花翠竹真如性,大地山河清净身。

欲识今时无量寿,不知瞻礼是何人。

(0)

陈几叟以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其四

钟鸣谷响孰为然,因击缘声故有言。

若会虽言本无说,从教千偈口澜翻。

(0)

有感

三年再谪堕江湖,何啻经行万里馀。

环绕真同循磨蚁,羁穷更类局辕驹。

自怜许国心犹壮,却笑谋身术巳疏。

二圣未还民未靖,尚思痛哭奏囊书。

(0)

白公草堂

乐天平生不可及,谪官乃作庐中集。

香炉峰下结草堂,石屏纸帐随时给。

维摩丈室亦何有,天女散花空结习。

何须江上听琵琶,泫然泪滴青衫湿。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