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三首·其二》
《九日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狂夫老无赖,见逐便忘归。

小酌还成醉,侨居不觉非。

妻孥应念我,风雨未缝衣。

忧患十年足,何时赋式微。

(0)
注释
狂夫:放纵的人。
无赖:行为不检点。
见逐:被驱赶。
忘归:忘记回家。
小酌:少量饮酒。
侨居:寄居他乡。
不觉非:不觉得不合适。
妻孥:妻子和孩子。
念我:想念我。
缝衣:缝补衣物。
忧患:忧虑和困苦。
十年足:足够十年。
赋式微:表达困厄或衰落。
翻译
那个放纵的老家伙,一旦被人驱赶就忘了回家。
即使只是小酌也会喝醉,暂居他乡也浑然不觉这不是长久之计。
妻子和孩子想必会想念我,因为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缝补。
十年的忧虑和困苦已经足够,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样的困境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九日三首(其二)》中的一联,主要描绘了一位老年男子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狂夫老无赖,见逐便忘归",这里的"狂夫"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以一种自嘲的方式描述他的放浪不羁,即使被人驱赶也乐在其中,忘记回家。"见逐便忘归"流露出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小酌还成醉,侨居不觉非",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即使只是小酌也能轻易醉倒,寓居他乡也浑然不觉有何不妥,显示出他的洒脱和随性。

"妻孥应念我,风雨未缝衣"则转而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暗示了他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家中妻儿的牵挂。风雨交加时,他尚未为家人缝制衣物,体现出他对家庭责任的疏忽和对家人的亏欠。

最后两句"忧患十年足,何时赋式微",诗人感慨十年来饱受忧患,希望能早日结束这种动荡的生活,回归平静,表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十年艰辛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看似放荡不羁,实则内心充满忧虑与思乡之情的老者形象。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次申屠子迪韵四首·其四

白发干戈际,青山黯霭中。

沙虫联五马,蹠卯袭三公。

东海波涛黑,中原草树红。

萧条岩谷底,谁信有春风?

(0)

与王德强

阿伯迁官之五羊,严尊习隐水南庄。

人生出处故有分,世道如斯徒自忙。

笑我漂流双鬓雪,羡君奔走满靴霜。

功名固是男儿志,何日归来绿野堂?

(0)

素梅五十八首·其二十二

月明曾过西湖路,爱看横枝当水斜。

试问玉堂诸学士,几时清梦到山家?

(0)

红梅十九首·其十五

仙子归来逸兴赊,梦中犹说旧繁华。

春风转首情何已?却向江南认杏花。

(0)

菊花天.眼

此药神功别有名。专医两目多情。一点变澄清。

自然仰面,认得前程。

更用金篦轻掠刮,便教换了尘睛。

观俗缘空朗照,至精至精。三辉腾明。

(0)

望蓬莱

重阳子,饮水得良因。

洗涤尘劳澄净至,灌浇根本甲芽伸。滋养气精神。

恬淡好,甘露味投真。

滴滴润开三教理,涓涓传透四时春。流转一清新。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