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微火伴寒灰,垂野江云暝不开。
欲睡手中书自堕,半酣窗外雪初来。
渡头照影闻征雁,篱角吹香得早梅。
佛粥春盘俱不远,离离斗柄欲东回。
地炉微火伴寒灰,垂野江云暝不开。
欲睡手中书自堕,半酣窗外雪初来。
渡头照影闻征雁,篱角吹香得早梅。
佛粥春盘俱不远,离离斗柄欲东回。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诗人独自在室内的情景。首句“地炉微火伴寒灰”以地炉中的微弱火光和灰烬映衬出室外的寒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次句“垂野江云暝不开”进一步描绘了天边暗淡的江云,暗示着阴沉的天气和漫长夜晚。
第三句“欲睡手中书自堕”写诗人试图阅读却困倦欲睡,手中的书不自觉地滑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聊与闲散。第四句“半酣窗外雪初来”则通过窗外飘落的雪花,描绘出冬夜的宁静和诗人微醉的状态。
第五句“渡头照影闻征雁”转而描绘户外景象,诗人听到远处渡口传来的雁鸣,引发了对远方的思念。最后一句“篱角吹香得早梅”以篱笆角落传来梅花的香气,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同时也带来一丝慰藉。
结尾两句“佛粥春盘俱不远,离离斗柄欲东回”表达了诗人期待春天和团聚的心情,虽然冬日严寒,但春天的脚步已近,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即将转向东方,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希望的到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冬日里的闲适生活和对春天的期盼,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金神起持水火齐,煅鍊阴阳结精锐。
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锤股为砺。
一千七百七十锋,脊高体狭刀口洪。
龙飞蛟化岁月久,阮师旧物今无踪。
呱哇绣镔柔可曲,东倭纯钢不受触。
贤侯示我西番刀,名压古今《刀剑录》。
三尖两刃圭首圆,剑脊䵝䵝生黑烟。
朱砂斑痕点人血,雕青皮软金钩联。
唐人宝刀誇大食,于今利器称米息。
十年土涮松纹生,戎王造时当月蚀。
平章遗佩固有神,朱高固始多奇勋。
三公重器不虚授,往继王祥作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