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剩买菰蒲且寄居。
北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剩买菰蒲且寄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北上通州的途中,心怀家国之思。"畏途"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忧虑,而"孝子为回车"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家庭的牵挂和孝道的重视。"海陵若也容羁客"一句,通过提及远方的地方名,如海陵,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异地暂住的无奈接受。最后两句"剩买菰蒲且寄居"则写出了行者在异乡的生活状态,以菰蒲等食物为生,寄寓于此,表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适应与超然。
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故土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语言简练而意蕴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之沉稳内敛的艺术风格。
平地虽然远,那知物物新。
危楼一百尺,别有万般春。
已把年华逊得翁,满前依旧祖遗踪。
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
今是昨非当谓梦,富妍贫丑各为容。
修然白发犹何事,祇好三人自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