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旬一日同,修丹法象夺天功。
交加二八为丹母,望远徒劳觅虎龙。
一月三旬一日同,修丹法象夺天功。
交加二八为丹母,望远徒劳觅虎龙。
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楠的《金丹诗诀》之六十六,是一首探讨内丹修炼之道的诗歌。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内丹修炼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与追求。
首句“一月三旬一日同”,以一个月分为三十日来象征修炼过程中的时间概念,强调修炼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这里的“一”与“同”暗示了修炼者在时间的流逝中保持一致性和专注性的重要性。
“修丹法象夺天功”则揭示了修炼的目标和方法。这里的“丹”指的是内丹,即修炼者体内精气神的凝聚和转化。通过修炼特定的方法(“法象”),修炼者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夺天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下来,“交加二八为丹母”描述了内丹修炼的核心过程。在道家内丹学说中,“二八”常被用来象征阴阳、男女、内外等对立统一的概念,这里可能指修炼者通过调和自身的阴阳之气,形成“丹母”,即内丹的胚胎或核心。
最后,“望远徒劳觅虎龙”则表达了修炼过程中对某些神秘元素的追寻。在道家传统中,“虎”和“龙”常被视作象征力量和灵性的动物,代表修炼者内心深处的力量和智慧。然而,诗人指出,仅仅望向远方寻找这些元素是徒劳的,真正的力量和智慧来自于内心的发现和调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内丹修炼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修炼者内在的探索、调和与超越,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断烟荒草。征鼙动,栖身还在江表。
异乡随处足伤情,况夜深人悄。听淅沥、寒窗到晓。
凄风飘荡愁霖小。
叹素发成丝,纵贮箧、菱花似旧,不堪频照。
空望雁足传书,衡阳峰影,峻极天半难到。
几番秋雨涨秋池,甚此时怀抱。待一昔、熢烟静了。
开元重访清平调。
怕故都、经离乱,化鹤归来,旧人应少。
窥窗碧飐天如水,依稀暗愁来处。
静堕双花,凉分半豆,听到隔帘疏雨。宵长更苦。
尽煎透兰心,悄谙谯鼓。
旅枕醒初,瘦魂摇醉向谁诉。
春筵珠翠散尽,剩枯龛伴影,霜鬓千缕。
黯黯沈沈,悽悽悄悄,销得黄昏几度。荆台梦阻。
便剪恨成灰,总牵残绪。照泪分明,乱蛩啼到曙。
湘烟泛瑟,一笑迎风,是玉人归日。
缄情未诉,荒翠冷、旧恨瑶宫消得。
袜罗新步,肯轻放、凌波尘入。
看等闲、京洛相逢,不坠素琼标格。
年年鹅筦吹春,只冰折瑶簪,应未吹湿。
沙清月冷心事,在矾弟梅兄能识。
一杯谁属,望渺渺、江天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