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其五》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其五》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迎经几国,多化帝王心。

电激青莲目,环垂紫磨金。

眉根霜入细,梵夹蠹难侵。

必似陀波利,他年不可寻。

(0)
注释
送迎:送往迎来,指经历了很多国家的外交活动。
帝王心:帝王的心志,指帝王的情绪和决策。
电激:目光如电,形容眼神犀利。
青莲目:比喻明亮的眼睛,如青莲般清澈。
环垂:佩戴的饰品下垂。
紫磨金:紫色的磨制黄金,形容贵重的装饰。
眉根:眉头处。
霜入细:比喻皱纹深且密集。
梵夹:佛经书卷。
蠹难侵:蛀虫难以侵蚀,形容佛法的神圣。
陀波利:佛陀波利,可能指某位著名的佛教人物。
他年:未来。
不可寻:难以找到或再现。
翻译
历经多国的送往迎来,深深影响了帝王的心志。
目光如电,闪烁着青莲般的锐利,佩戴的饰品是紫色磨金环。
眉毛间皱纹深如霜,佛法精深使蛀虫难以侵蚀。
定如佛陀波利,未来难以再寻觅这样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高僧游历各国,弘扬佛法的景象。"送迎经几国"表明这位高僧四处传道,其影响力深入人心,以至于"化帝王心",显示其教义之深远和感召力。"电激青莲目"中的“青莲”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之花——莲花,这里用来比喻高僧的眼睛明亮有神,如同被雷鸣惊醒一般,显示出其精神的警觉与洞察力。"环垂紫磨金"则形容高僧佩戴的佛珠,或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其色泽华丽,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纯净。

"眉根霜入细"描绘了高僧面部特写,他的眉毛被比作细腻入微的霜雪,这不仅形容其外貌之俊美,更隐含他内心之清洁。"梵夹蠹难侵"则表明即便是那些细小如蠹虫一般的邪念,也无法侵蚀他的心灵,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必似陀波利,他年不可寻"中,“陀波利”是一座佛教圣山,这里用来比喻高僧的地位与成就,意味着这位高僧如同那不可寻觅的圣山一般,代表了最为崇高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对高僧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佛教僧侣不凡境界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十六日舁床入城

舟子舁床入市廛,病躯仰面看青天。

不知城郭还何似,听得行人叹昔年。

(0)

七夕大风

江头风急客衣凉,瓜果谁家月满堂。

五色在天曾补衮,七襄报日不成章。

机丝停杼空成绪,星汉乘槎竟杳茫。

自叹红颜今白发,人间养拙更何乡。

(0)

冬至后九日

绣窗添线琯浮灰,玉烛迎阳晷影回。

雁度关河随朔气,龙依江海蛰神雷。

渐开柳眼窥春色,未放梅腮送酒杯。

药裹书签随处有,乡心岁事漫相催。

(0)

次韵示从学

东度关山马迹长,南浮江海雁随阳。

丹书玉篆发天语,金节绣衣辞帝乡。

放臣泣血竟何益,羁客哀吟殊未央。

故园云谷杂豺虎,寒木何枝依凤凰。

(0)

赠沛县阴阳教官

七政阴阳纪,三辰卜祝科。

中原井邑小,圣世教官多。

谯鼓夜传漏,野田春涌波。

儒冠自拘束,莫听大风歌。

(0)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其三

我其扩之,制事不违。用达万变,审乎先几。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