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窗添线琯浮灰,玉烛迎阳晷影回。
雁度关河随朔气,龙依江海蛰神雷。
渐开柳眼窥春色,未放梅腮送酒杯。
药裹书签随处有,乡心岁事漫相催。
绣窗添线琯浮灰,玉烛迎阳晷影回。
雁度关河随朔气,龙依江海蛰神雷。
渐开柳眼窥春色,未放梅腮送酒杯。
药裹书签随处有,乡心岁事漫相催。
这首元代诗人吴当的《冬至后九日》描绘了冬至之后逐渐转暖的时节景象。首句“绣窗添线琯浮灰”,通过“绣窗”和“添线”的细节,暗示了冬日里妇女们缝制衣物或刺绣的情景,而“琯浮灰”则象征着冬寒中炉火的烟尘上升,暗指天气开始转暖。
次句“玉烛迎阳晷影回”,以“玉烛”(蜡烛)比喻太阳,形象地写出随着冬至的到来,阳光逐渐增强,晷影(日影)也开始回转,寓意着白天时间逐渐增长。
“雁度关河随朔气”,通过大雁南飞的景象,表现了季节变换,北方的寒气随着雁阵南下,预示着春天将至。“龙依江海蛰神雷”进一步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现象,龙(古人对雷的象征)在江海中蛰伏,等待着春雷的唤醒。
“渐开柳眼窥春色”描绘了柳树在冬季过后开始萌发新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未放梅腮送酒杯”则以梅花含苞待放,暗示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和亲友间的宴饮。
最后两句“药裹书签随处有,乡心岁事漫相催”,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虽然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家乡的痕迹,但年复一年的时光流逝,乡愁和对家乡农事的思念被岁月轻轻催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后的物候变化,寓情于景,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新辞翦秋水,洗我胸中尘。
无由惬良会,极目空怀人。
醉来拔剑歌,字字皆阳春。
轻黄著柳条,新春喜更始。
感时重搔首,怅望不能已。
无由托深情,倾泻芳尊里。
明月入我室,天风吹我袍。
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
驰情望海波,一鹤鸣九皋。
悠悠括城北,眄眄岩泉西。
宿草暝烟绿,苦竹含云低。
幽怀不可托,鹧鸪空自啼。
淡竹冈前沙雁飞,小花尖下柘丸肥。
山云不卷雨自薄,天气欲寒人正归。
招伴只须新稻酒,临风犹有旧苔矶。
故人旧业依稀在,怪石老松今是非。
何劳问我成都事,亦报君知便纳降。
蜀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
富春不并穷师子,濯锦全胜旱曲江。
高卷绛纱扬氏宅,半垂红袖薛涛窗。
浣花泛鹢诗千首,静众寻梅酒百缸。
若说弦歌与风景,主人兼是碧油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