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
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
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
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
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
建城亦岩邑,灯火高下层。
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
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
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
夜出随众乐,餔糟共腾腾。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
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
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
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
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
建城亦岩邑,灯火高下层。
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
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
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
夜出随众乐,餔糟共腾腾。
这首诗是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上元见寄》,诗人以东坡(苏轼)自比,表达了孤独却又淡然的心境。首句“谁怜东坡老”流露出一种被遗忘的落寞,然而他独自欣赏南海之灯,展现出坚韧与独立。次句描绘了友人隐居山中,静坐于简陋床棱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朴素和内心的宁静。
诗人感慨人生的起伏无常,“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生活的艰辛与困顿在对比中显现。但他找到了不变的宁静,如同禅定的僧人,即使环境恶劣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建城的灯火繁华,与友人头发蓬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生活的世俗与个人的超脱。
“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友人境遇的同情。诗人庆幸米价低廉,每日仅能勉强糊口,但仍能与众人同乐,享受粗茶淡饭的简单快乐。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苏辙与兄长苏轼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天娥快剪剪薄纨,琼华一夜缬万峦。
临风玉树枝簇攒,大地变作银界观。
冻峡千尺白龙蟠,溅壁大小皆珠丸。
㟏岈巀嶪那可攀,剩有羊肠路屈盘。
谁欤马背凌兢寒,羸仆皲瘃尤堪怜。
溪桥滑刺手足挛,冷风吹揭垫角冠。
名利子也何足叹,谷回路转茅屋连。
茅屋有客疑袁安,披卷笑傲忘朝餐。
严威栗烈不可干,河阳此法摹范宽,当前劳逸凭君看。
薰风酿暑吹楹栏,黄沉绿浮堆冰盘。
挥扇那能却炎气,淋漓梅润蒸齐纨。
忽展溪山雪霁图,文筵六月三冬寒。
玉屏琼树数千里,中有村舍非人间。
冻峡挂珠流不得,渔矶彷佛富春滩。
唐岱笔法老尤劲,鼻祖摩诘追范宽。
试供病渴人清览,何须热恼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