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初梅,风晚楝。春晚夏初见。
画帐崔徽,约略半身现。
恼伊水阁东边,愔愔帘子,却障住、梧桐一面。
渐知怨。不时倦绣慵妆,委意觅消遣。
尺八檀槽,粉指掐都遍。
但闻鹦姆呼茶,鸦童报客,已不耐、眉颦心战。
雨初梅,风晚楝。春晚夏初见。
画帐崔徽,约略半身现。
恼伊水阁东边,愔愔帘子,却障住、梧桐一面。
渐知怨。不时倦绣慵妆,委意觅消遣。
尺八檀槽,粉指掐都遍。
但闻鹦姆呼茶,鸦童报客,已不耐、眉颦心战。
这首《祝英台近》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时节,雨后微风中,梅树与楝树交织的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景象。
“雨初梅,风晚楝”,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环境,梅雨初歇,晚风轻拂,梅树与楝树在这样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宁静。接下来,“春晚夏初见”一句,将时间的流转巧妙地融入其中,暗示着季节的更迭。
“画帐崔徽,约略半身现”,这里运用了崔徽画像的典故,借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之情。画像虽只显露出半身,却足以触动人心,引出下文的“恼伊水阁东边,愔愔帘子,却障住、梧桐一面”。这一句通过帘子和梧桐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隔阂感。
“渐知怨”三字,直接点出了情感的核心——怨恨。随着故事的发展,主人公开始感到厌倦于日常的琐事,如“不时倦绣慵妆,委意觅消遣”。她试图寻找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烦闷,但似乎每一种尝试都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尺八檀槽,粉指掐都遍”,此处以乐器和手指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在寻求解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然而,即便如此,她依然感到疲惫不堪,“但闻鹦姆呼茶,鸦童报客,已不耐、眉颦心战”。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无奈描述,也是对内心深处情感挣扎的深刻揭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末夏初时节,面对生活琐事与内心情感的复杂心情。词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在寻求解脱过程中的挣扎与矛盾,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邃的哲思。
五树梅花一树迟,花迟花早总离披。
春风只解吹梅落,不为愁人染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