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感五首·其四》
《有感五首·其四》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

(0)
注释
丹桂:指代秋季盛开的桂花,象征着时光流逝。
风霜:秋风和霜冻,形容环境严酷。
凋:凋谢,衰败。
强干地:指国家或地区势力强大。
未有:从未有过。
不臣朝:不向朝廷表示臣服。
受钺:接受斧钺,古代帝王授予臣子兵权。
亲贤:亲自选拔贤能之人。
卑宫:简陋的宫殿,表示谦虚。
制诏:下达诏令。
遥:遥远,这里指传达距离远。
古封建:古代的分封制度。
岂独:岂止。
箫韶:古代的宫廷音乐。
翻译
秋风中的丹桂快速凋零,青色梧桐日夜衰败。
自古以来,强盛之地,从未有不向朝廷称臣的。
皇帝亲自持钺挑选贤能前往,宫殿简陋,诏令传达遥远。
最终还是要遵循古代分封制度,岂止是为了欣赏音乐《箫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于忠诚与贤才的尊崇。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桂花在风霜中迅速凋零,而梧桐树叶也随着白昼和黑夜不停地飘落。这里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时间流逝、事物易变的感慨。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这两句表明历史上那些坚实肥沃的地方,没有哪一个不是归顺于中央王朝的。这是对忠诚和国家统一的肯定。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这里描述了古代帝王如何接近贤能之士,并且通过下达诏书来管理远方的地方。"受钺"指接受皇权的象征,即玉印;"亲贤"表示亲近贤能之人;"卑宫制诏遥"则是说从较低的位置(可能是宫殿)下达命令到远方。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制度和文化艺术的依赖。"古封建"指的是古代的疆界和制度;"岂独听箫韶"则是说难道我们只能听到箫声和歌谣(箫韶)吗?这里箫韶可以代表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诗人似乎在质疑是否仅仅依赖于这些艺术来传承文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忠诚贤才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寄杨太常

屈宋流传古,丘园道路赊。

湘潭题杜若,源水问桃花。

黑发违朱绂,青山卧綵霞。

春霄目归雁,早晚惠瑶华。

(0)

访童内方太史于汉口舟中即席投赠二首·其二

每忆朝端旧,宁期汉上逢。

举杯酹鹦鹉,吹笛拥鱼龙。

天远江俱尽,枫回渚自重。

知君欲解䌫,为我且从容。

(0)

进舸

进舸清秋暮,吟风锦树开。

前凫冲棹散,后雁逐帆来。

石出滩声转,沙明月色回。

欲知临泛永,试看曙光催。

(0)

江上送张子二首·其二

他时怀大士,何地望京华。

词赋留香草,衣裳见紫霞。

天边今朔雁,泽畔已秋花。

归路冲寒色,翻思楚客家。

(0)

郑生

郑生才可怜,白首困江边。

长夏自饶睡,穷途人馈钱。

相过夜不厌,与语日堪延。

共试山家茗,呼儿行汲泉。

(0)

夜宴即事

楼开芳树合,径转落花深。

向夕香风起,当筵皓月临。

游人争解佩,侍女拾遗簪。

坐上绝缨者,应知贤主心。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