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龙兴竟若何,千秋劫急感山河。
终南巨刃摩天起,怪底关中战伐多。
虎视龙兴竟若何,千秋劫急感山河。
终南巨刃摩天起,怪底关中战伐多。
此诗《陕西道中二篇(其二)》由晚清思想家谭嗣同所作,通过对陕西地域的描绘与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首句“虎视龙兴竟若何”,以“虎视”与“龙兴”并举,形象地描绘了陕西地区自古以来便充满雄浑之气,既有猛虎般的力量与威严,又有蛟龙般的灵动与生机。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隐喻,暗示着这片土地上曾有过辉煌的过去。
次句“千秋劫急感山河”,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陕西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更迭,每一次的动荡都如同一场急促的劫难,让山河为之震动。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终南巨刃摩天起”,将目光转向具体的地理特征——终南山。终南山以其险峻的山势,仿佛一把巨大的利刃直插云霄,象征着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坚韧不拔与雄伟气势。这一景象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寓意着陕西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顽强抗争与不屈精神。
最后一句“怪底关中战伐多”,则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陕西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这里的“关中”特指陕西中部地区,历史上这里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常常成为战争的焦点,频繁的战事不仅反映了这片土地的军事战略价值,也映射出历史上的动荡与冲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陕西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谭嗣同以独特的视角,将自然美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既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蕴含了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时代先驱的思想深度。
雨意愔愔,养花天气,卖饧何处春箫。
清明上巳,车马正连朝。
对酒唱、归时多忘,惜花心、醉后偏饶。
凝云暮,青楼帘捲,几度对魂销。
无聊空怅望,东阑雪剩,北郭香飘。
梦江南,行乐水远山遥。
深院宇、绿窗啼鸟,明寒食、宝月良宵。
秋千外,柳风柔小,无力著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