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陕西道中二篇·其二》
《陕西道中二篇·其二》全文
清 / 谭嗣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虎视龙兴竟若何,千秋劫急感山河。

终南巨刃摩天起,怪底关中战伐多。

(0)
鉴赏

此诗《陕西道中二篇(其二)》由晚清思想家谭嗣同所作,通过对陕西地域的描绘与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首句“虎视龙兴竟若何”,以“虎视”与“龙兴”并举,形象地描绘了陕西地区自古以来便充满雄浑之气,既有猛虎般的力量与威严,又有蛟龙般的灵动与生机。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隐喻,暗示着这片土地上曾有过辉煌的过去。

次句“千秋劫急感山河”,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陕西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更迭,每一次的动荡都如同一场急促的劫难,让山河为之震动。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终南巨刃摩天起”,将目光转向具体的地理特征——终南山。终南山以其险峻的山势,仿佛一把巨大的利刃直插云霄,象征着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坚韧不拔与雄伟气势。这一景象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寓意着陕西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顽强抗争与不屈精神。

最后一句“怪底关中战伐多”,则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陕西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这里的“关中”特指陕西中部地区,历史上这里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常常成为战争的焦点,频繁的战事不仅反映了这片土地的军事战略价值,也映射出历史上的动荡与冲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陕西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谭嗣同以独特的视角,将自然美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既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蕴含了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时代先驱的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谭嗣同

谭嗣同
朝代:清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猜你喜欢

羲之爱鹅

写经才毕即笼鹅,人物风流说永和。

寂寞荒池已陈迹,空留夜月浴寒波。

(0)

满庭芳.汴中寒食

雨意愔愔,养花天气,卖饧何处春箫。

清明上巳,车马正连朝。

对酒唱、归时多忘,惜花心、醉后偏饶。

凝云暮,青楼帘捲,几度对魂销。

无聊空怅望,东阑雪剩,北郭香飘。

梦江南,行乐水远山遥。

深院宇、绿窗啼鸟,明寒食、宝月良宵。

秋千外,柳风柔小,无力著春娇。

(0)

无题·其三

火伞当空不可行,别来十日抵三生。

可能眠食如前胜,略觉风姿比昔清。

缟素农裳逾妩媚,寻常言语尽聪明。

幽窗尽许俄延坐,饱听青荷洒雨声。

(0)

感皇恩.拟东山兰芷满汀洲原韵

草色趁晴烟,平堤沙路。望里凌波步。惊顾。

眴波何托,暂蹙纤眉如语。履痕兜舞絮。争春渡。

仙洞再来,花迷名数。肠断深深户。开处。

午阴绿惨,似做晚天梅雨。落花难说与。黄昏去。

(0)

玉堂春.诺那精舍听经,译汉语者为□江胡□□女士

柳遮驰道。宝马香车来早。未比当年,入社攒眉。

布地黄金共赞只园胜,上首文殊竟是谁。

解道本无一物,纤尘何处栖。

任看缤纷花雨弥天坠,结习空时不染衣。

(0)

西江月.佳人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也。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