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甫终隳晋,群胡迫帝居。
王纲板荡后,国势土崩初。
戈戟连梁苑,头颅塞浚渠。
天心应助顺,侧听十行书。
夷甫终隳晋,群胡迫帝居。
王纲板荡后,国势土崩初。
戈戟连梁苑,头颅塞浚渠。
天心应助顺,侧听十行书。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末年兵乱后的社会动荡与国家衰败之景。诗人吕本中以“夷甫终隳晋”开篇,借历史典故暗喻当时政局的混乱与衰败,将“夷甫”这一历史人物与当下的局势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接着,“群胡迫帝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外族侵扰、威胁朝廷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带来的紧张氛围。随后,“王纲板荡后,国势土崩初”两句,直接点明了在政治动荡之后,国家力量开始瓦解,局势岌岌可危的状态。
“戈戟连梁苑,头颅塞浚渠”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士兵们在战场上挥戈作战,无数生命陨落,尸体堆积如山,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深刻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
最后,“天心应助顺,侧听十行书”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正义的渴望,以及对统治者应该顺应民心、施行仁政的期待。诗人希望上天能够助顺,即希望统治者能够体恤民情,施行公正的政策,以期恢复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社会现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叠嶂寒云表,飞流峻阁前。
孤华状秋色,乔木出晴烟。
水驿仍分戍,山墟正泊船。
塔铃閒自语,沙鸟静同眠。
冷兴从君遣,清游乐地偏。
楼尊阑琢玉,佛古座垂莲。
宵旰忧方甚,耑蒙愤孰蠲。
西瞻遍榛莽,北顾乱腥膻。
路绝风云会,情生水石缘。
中枢忘鼠器,下泽惜鱼筌。
选胜初青眼,端思渐白颠。
暂从尘境外,容我一周旋。
高楼无鸣琴,所志在弦外。
山水有诗书,日与皇古会。
主人遗世豪空山,轩冕林壑生人怪。
仙佛灵踪不可寻,青天乘龙多富贵。
小亭倚槛当初晴,两崖立峡虹桥横。
峰头云腾四海气,涧下涛奔五岳声。
花光草色入文字,虫喧鸟语皆竽笙。
怪君心迹两奇绝,上援栗里排长庚。
征衫翻风叹尘重,酒杯坐失神明庭。
万物纭纭欣有托,希夷何地潜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