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珠不易探,至理不易论。
端木称达者,性道犹弗闻。
五十知天命,玄圣有遗言。
区区事末学,役役劳其身。
葩藻灭素质,声利迷心源。
有若亡羊客,秪见岐路分。
何当息冥升,来复求其根。
骊珠不易探,至理不易论。
端木称达者,性道犹弗闻。
五十知天命,玄圣有遗言。
区区事末学,役役劳其身。
葩藻灭素质,声利迷心源。
有若亡羊客,秪见岐路分。
何当息冥升,来复求其根。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名为《拟古四十一首(其二十六)》。诗中以“骊珠不易探,至理不易论”开篇,巧妙地引出了对人生哲理与道德追求的探讨。诗人通过“端木称达者,性道犹弗闻”这一对比,表达了对那些自以为通达世事,却对内在道德修养和自然之道缺乏深刻理解的人的讽刺。
接着,“五十知天命,玄圣有遗言”两句,引用了《论语》中的“五十而知天命”,强调了人到一定年龄应当明白命运的规律,并且引用“玄圣”的遗言,暗示了古代圣贤对于人生智慧的传承。然而,诗人紧接着指出,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区区事末学,役役劳其身”,即过于专注于世俗知识的学习和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修养。
“葩藻灭素质,声利迷心源”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为了追求外在的繁华与利益,逐渐丧失了内心的纯真与道德的本源。诗人以“有若亡羊客,秪见岐路分”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如同亡羊之客,只能看到歧路而不知归途。
最后,“何当息冥升,来复求其根”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内心、寻求真正生活意义的渴望。他希望人们能够停止盲目追求,回归本心,重新寻找生活的根本价值。整首诗通过对人生、道德、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黔首播百谷,上天苦少雨。
乾风吹白日,浮云不得聚。
桔槔声转促,炎热势未已。
去年患旱魃,龟坼竟千里。
百姓饥饿死,白骨弃荆杞。
尚闻边鄙上,胡人越辽水。
杀气暗代北,军士极罢靡。
供给讵千金,取用动倍蓰。
斯民足痛哭,国务吾安理。
徬徨烈士肠,呜悒向邻里。
何能控蛟龙,一起长江底。
时复驱熊罴,奋勇效战士。
戎轩自有律,天道终相倚。
忆昔掖垣日,殊恩惭亦屡。
每坐清梧阴,时对黄扉启。
归卧越江乡,五见垂杨树。
宸霄日回首,凤阙谁同语。
贤俊盈天下,所望非一二。
常恐负初心,涕泪中夜起。
到寺万缘绝,萧然宿峰顶。
苍苍野色新,漠漠秋烟暝。
相期话三生,夜坐石根冷。
微凉入虚阑,老鹤语桐井。
支郎翻经处,松子落古鼎。
白露下高空,湿云压幽境。
望极颠厓前,寒篱眇村径。
谈久明月来,照我天地静。
自汲石泉水,同僧瀹佳茗。
天风在林末,空翠散复整。
一乘演微机,开溪自惭省。
疏竹何萧萧,云房乱灯影。
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馀骨散九州,头颅此焉寄。
人视万劫馀,天意一夕计。
游艇沸沧波,髣髴热营卫。
亭午入数折,冲然元气闭。
县峰升羽人,毛竹倚仙姊。
辟彼齿牙蠹,生死龈腭内。
世人不解奇,但识世间事。
示之帝所遗,惟以溪山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