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复有山,岂云非佳胜。
昨来桥上眠,临流俯涓靓。
玉峡束江腰,红栏竹间映。
山矾落不扫,一夜没樵径。
忽破水禽栖,僧坊数声磬。
有水复有山,岂云非佳胜。
昨来桥上眠,临流俯涓靓。
玉峡束江腰,红栏竹间映。
山矾落不扫,一夜没樵径。
忽破水禽栖,僧坊数声磬。
这首清代诗人李良年的《贵阳山中杂兴(其三)》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静谧画面。首句“有水复有山”展现了山环水绕的自然风光,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接着,“岂云非佳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认为这里实为一处绝佳的胜境。
“昨来桥上眠,临流俯涓靓”描绘了诗人昨日在桥上休息,静静欣赏着流水潺潺,感觉水流轻盈而美丽。接下来,“玉峡束江腰,红栏竹间映”运用比喻,形容江流被两岸的山峦如玉带般环绕,而红色的栏杆则在翠竹间增添了几分色彩。
“山矾落不扫,一夜没樵径”写的是山矾树的落叶未被打扫,铺满了小径,显示出山林的宁静和无人打扰。最后两句“忽破水禽栖,僧坊数声磬”,以水鸟归巢和寺庙的磬声打破寂静,增添了山中的生动气息,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贵阳山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展现出清幽淡雅的意境。
圭组纷纷蚁慕膻,徇人可否冀超迁。
伤哉远略疲中国,恸矣长星出亘天。
晋楚春秋书失国,惠昭徒驭竟言旋。
朝廷得士为强弱,郭隗来归不首燕。
徐君郁郁涧底松,陈君落落堂上栋。
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
二人出处势不合,譬如日月行西东。
胡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一朝利尽更相攻。
先号后笑不须怪,外物未可疑心胸。
比干谏死微子去,自古不辨污与隆。
我来故国空叹息,城东旧宅生茅蓬。
平湖十顷照清庙,独画徐子遗陈公。
二人皆合配社稷,胡不相对祠堂中。
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瞿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三君皆亲非复客,执手河梁我心恻。
倚门耿耿夜不眠,挽袖匆匆有难色。
君归使我劳魂梦,落叶鸣阶自相拥。
君家西归在新岁,此行未远心先恐。
故山万里知何许,我欲因君亦归去。
清江彷佛钓鱼船,修竹平生读书处。
青衫白发我当归,咀噍式微惭古诗。
少年勿作老人调,被服荣名慰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