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
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
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
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幽深处的矮小桃树的情景。"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写出了桃树由于身材矮小,其花和叶子自然下垂,而人们在采摘时却不忍心将其完全割断,似乎在向这份生长中的不完美表达一种怜悯之情。"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则是说桃树因其矮小,结出的果实也不多,但人们仍然会选择那些个头较小的果实来采摘,而留下那些稍大一些的果实,这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自然生长不加干预的态度,也反映了一种平和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矮桃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不完美之物的珍视,以及在采摘果实时表现出的节制与怜悯。这样的情感和态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文关怀。
心期在何处,十载念存存。
不住五溪流,超然无相前。
无相夫何如,有物为之先。
举手见九华,回头看逝川。
梦中此何景,与我同自然。
前朝谁地主,高人王季文。
昔为讲席地,今化梵林禅。
天道有往复,邪正互相沿。
闻虞并骢马,指顾来开山。
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
黄堂有贤主,吴江诸席珍。
双峰子柯子,同洗金沙泉。
一洗心体真,再洗天地新。
何以天地新,熙穆如初春。
作诗矢心期,他时看浴云。
盘古未分判,乾坤尚鸿濛。
一锡天地辟,再锡民物丰。
三锡人文朗,圣人出弥缝。
乃闻大圣先,三命滋益恭。
佝偻走循墙,铭鼎垂无穷。
莪峰新安秀,簪笏夙显庸。
四方迈宣力,帝锡三褒功。
玺书复叠降,纶綍何殷隆。
父老行叹息,信哉仁者荣。
将以铭肺腑,肺腑难为工。
将以书诸绅,绅亦有违从。
不如志诸册,置座胜鼎钟。
匪以誇稽古,维表事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