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殿冠嵯峨,春来日日过。
水分诸院少,云近上方多。
众籁凝丝竹,繁英耀绮罗。
酒酣诗自逸,乘月棹寒波。
台殿冠嵯峨,春来日日过。
水分诸院少,云近上方多。
众籁凝丝竹,繁英耀绮罗。
酒酣诗自逸,乘月棹寒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郁林寺景象。"台殿冠嵯峨,春来日日过",写出了寺庙建筑的雄伟和春天时光流逝的情景。"水分诸院少,云近上方多"则是从自然环境切入,通过对比水与云的位置,勾勒出寺庙在山中的高耸地势。
"众籁凝丝竹,繁英耀绮罗"一句,"籁"字有轻盈、细微之意,形容花朵随风摇曳,"丝竹"则是古代音乐的器具,这里用来比喻花开的声音;"繁英"指的是花开得很盛行,"耀绮罗"则描写了鲜艳华丽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展现出春天郁林寺内外的生机与美好。
最后两句"酒酣诗自逸,乘月棹寒波",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作诗,心旷神怡之情。"酒酣"二字,说明诗人已经喝得有些醉意,但这种醉态反而让他的诗兴大发,"自逸"表明诗人的心情舒畅无忧;"乘月棹寒波"则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划船于清冷的水面上,这里的"棹"字形容的是轻轻地划动船只,"寒波"则增加了一丝凉意和静谧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文学韵味的古代寺庙春日生活画卷。
懊恼平生,奈天赋、恩情太薄。
二三岁、看伊受尽,眼尖眉角。
记得当初低耳畔,是谁先有于飞约。
惟到今、刬地误盟言,还先恶。天眼见,人难托。
天易感,人难吒。人心险,天又怎生捉摸。
莫问傍人非与是,手儿但把心儿托。
便不成、厮守许多时,乾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