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昨夜肃天区,平晓蒿兰一槩枯。
一寤春仁入根本,只凭秋惨及皮肤。
寒锋刺甲过矛戟,皓色禁人著鬓须。
料得西风如未紧,且来枝上作明珠。
霜威昨夜肃天区,平晓蒿兰一槩枯。
一寤春仁入根本,只凭秋惨及皮肤。
寒锋刺甲过矛戟,皓色禁人著鬓须。
料得西风如未紧,且来枝上作明珠。
这首诗描绘了霜降后万物凋零的景象,以及霜对自然界的深刻影响。首句“霜威昨夜肃天区”以“霜威”点题,形象地描绘了霜降之夜的凛冽之气,使天地间一片肃穆。接着,“平晓蒿兰一槩枯”一句,通过“蒿兰”这一意象,展现了霜降后植物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在霜降之后的衰败与萧瑟。
“一寤春仁入根本”则转而描述了霜降之后,春天的温暖与仁慈似乎也深入到了大地的根本之中,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即使是在严冬之后,春天的生机仍然会重新萌发。接下来的“只凭秋惨及皮肤”,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秋天的凄凉与霜降的直接作用,使得植物表面遭受了严酷的摧残。
“寒锋刺甲过矛戟,皓色禁人著鬓须”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霜比作锐利的寒锋,不仅穿透了植物的外皮,甚至触及到人的鬓须,生动地表现了霜的寒冷与威力。最后,“料得西风如未紧,且来枝上作明珠”一句,想象在西风尚未强劲之时,霜化为晶莹剔透的珠子,挂满枝头,既是对霜降后景象的诗意描绘,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霜降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而又细腻的感受,以及对生命循环与自然和谐的思考。
此处宜新月,开门必向西。
近江潮有信,初种树犹低。
何日寻梅隐,移船系柳堤。
诗篇满窗户,留壁待余题。
是非俱幻影,妄别伪与真。
世界如空华,谩分浇与淳。
古人今何在,千载一梦新。
唐虞且空虚,岂复有隋秦。
况我此之身,天地一微尘。
区区欲徇世,用力嗟徒勤。
迩来稍自悟,遂与杯酌亲。
世味如嚼蜡,说酒犹生津。
朝醉忘盥颒,暮醉忘冠巾。
世人自我异,我岂异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