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雪转东风,千门四望同。
爱穿珠箔透,愁点玉阶融。
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
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
南雪转东风,千门四望同。
爱穿珠箔透,愁点玉阶融。
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
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
这首明代杨慎的《春雪》描绘了春天雪景中的细腻情感。首句“南雪转东风”,以“南雪”与“东风”相映,暗示冬去春来,雪花在春风中飘动,展现出季节转换的生动画面。次句“千门四望同”,写出众多屋舍的人们一同欣赏这春雪之景,营造出共享美好时光的氛围。
“爱穿珠箔透”和“愁点玉阶融”,通过“穿”和“点”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雪花轻盈地穿过珠帘,落在玉石台阶上融化的情景,既有喜爱春雪的喜悦,又含对春暖花开的忧虑。
“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描绘了竹林覆盖着晶莹的雪,梅花虽已凋零但仍留有绰约的花丛,展现了冬季余韵与早春生机并存的景象。
最后两句“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傍晚时分,白雪映照窗户,增添明亮,而蜡烛的微光则为室内增添一抹暖色,形成内外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夜温馨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雪的景象,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
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
白鹤久同林,潜鱼本同河。
未知栖集期,衰老强高歌。
歌罢两悽恻,六龙忽蹉跎。
相视发皓白,况难驻羲和。
胡星坠燕地,汉将仍横戈。
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
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
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
子负经济才,天门郁嵯峨。
飘飖适东周,来往若崩波。
南宫吾故人,白马金盘陀。
雄笔映千古,见贤心靡他。
念子善师事,岁寒守旧柯。
为吾谢贾公,病肺卧江沱。
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
小园背高冈,挽葛上崎崟。
旷望延驻目,飘飖散疏襟。
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
勿谓地无疆,劣于山有阴。
石榞遍天下,水陆兼浮沈。
自我登陇首,十年经碧岑。
剑门来巫峡,薄倚浩至今。
故园暗戎马,骨肉失追寻。
时危无消息,老去多归心。
志士惜白日,久客藉黄金。
敢为苏门啸,庶作梁父吟。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
玉颜艳艳空相向,满堂目成不得语。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
暗中珠翠鸣珊珊,宁爱贤,不爱色。
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
彊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穗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