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噪令公喜,鸦噪令公怒。
福兮挽不来,祸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虫,于尔竟何与。
茅檐新雨晴,鹊声哢圆嗉。
主人颜色和,甘谀终不悟。
祸常十八九,鸦故告之故。
城头尾毕逋,唾者满行路。
佞鹊不我忤,忠鸦不我误。
试尝问主人,无乃乖好恶。
呜呼平生所闻唐太宗,切齿不平田舍翁。
昨朝坟上土花堕,断碑零落悲秋风。
鹊噪令公喜,鸦噪令公怒。
福兮挽不来,祸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虫,于尔竟何与。
茅檐新雨晴,鹊声哢圆嗉。
主人颜色和,甘谀终不悟。
祸常十八九,鸦故告之故。
城头尾毕逋,唾者满行路。
佞鹊不我忤,忠鸦不我误。
试尝问主人,无乃乖好恶。
呜呼平生所闻唐太宗,切齿不平田舍翁。
昨朝坟上土花堕,断碑零落悲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主人公对待两种不同性情的鸟类——鹊和鸦,表现出了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鹊噪令主公喜,因为它们的叫声被视为吉祥之兆;而鸦噪则引起主人的怒意,这可能是因为鸦在古代文化中常与不详或凶兆相关联。福祸相继,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鸟类的不同反应,探讨了命运无常和人心难测的哲理。
咄哉之二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现象的感慨与困惑。在下文中,茅檐新雨晴的描写转换了氛围,鹊声哢圆嗉则是对和谐声音的细腻刻画。主人颜色和一句,反映出主人的心情逐渐平复,但甘谀终不悟,则显示了他对于周遭环境的疏忽和不觉。
祸常十八九,鸦故告之故,是对不祥预兆的一种提醒。城头尾毕逋、唾者满行路,则描绘了一幅荒凉冷清的景象。佞鹊不我忤,忠鸦不我误,是诗人对于这两种鸟类行为态度的评价。
最后,试尝问主人,无乃乖好恶,是对主人的喜怒无常提出了质疑,而后文则转换了情境,通过对唐太宗和田舍翁的提及,以及坟上土花堕、断碑零落悲秋风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命运以及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
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
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