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惠麓东,冰洞喷乳窦。
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
流为方圆池,一例石栏甃。
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
对泉三间屋,朴斲称雅搆。
竹炉就近烹,空诸六根囿。
想像肥遁人,流枕而石漱。
乃宜此岩阿,宁知外物诱。
亭台今颇多,缀景如错绣。
信美乐不存,去去庶绩懋。
惠泉惠麓东,冰洞喷乳窦。
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
流为方圆池,一例石栏甃。
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
对泉三间屋,朴斲称雅搆。
竹炉就近烹,空诸六根囿。
想像肥遁人,流枕而石漱。
乃宜此岩阿,宁知外物诱。
亭台今颇多,缀景如错绣。
信美乐不存,去去庶绩懋。
这首诗描绘了惠泉山房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以“惠泉惠麓东,冰洞喷乳窦”开篇,描绘了惠泉山房所处的地理环境,冰洞中泉水涌出,如同乳汁般清澈甘甜,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观。接着,“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赞美了这里的美景与名声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惠泉山房的建筑布局:“流为方圆池,一例石栏甃。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方形的池塘与圆形的池塘并列,周围用石栏围砌,形成对比,富有韵律感。诗人对池塘形状的描述,也暗含了对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思考。
“对泉三间屋,朴斲称雅搆。竹炉就近烹,空诸六根囿。”这里提到的三间屋,紧邻泉水,竹炉烹茶,营造出一种简朴而高雅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空诸六根囿”的描述,表达了在茶香与自然之中,心灵得以净化,远离尘嚣的意境。
接下来,“想像肥遁人,流枕而石漱。”诗人联想到古代隐士,想象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枕流漱石,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乃宜此岩阿,宁知外物诱。亭台今颇多,缀景如错绣。信美乐不存,去去庶绩懋。”诗人感慨,这样的美景与宁静的生活,是如此美好,却难以长久地保持内心的快乐。尽管周围亭台楼阁众多,装饰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但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却难以寻觅。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惠泉山房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