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

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

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

(0)
注释
汉廷:汉朝的朝廷。
老方朔:古代文学家东方朔,以其机智幽默著称。
一寸金:比喻极珍贵的时间。
三冬学:形容刻苦学习,寒冬腊月也坚持读书。
饷鱼:钓鱼。
鳞尾光卓荦: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形容鱼的生动活泼。
骑鲸手:比喻有超凡能力或才华出众的人。
聊堪:勉强可以,姑且算作。
鹿角:这里可能象征谦逊或无足轻重的地位。
翻译
朝廷中有个九尺高的大人物,谁能比得上老方朔这般风趣。
他却视金钱如粪土,只愿用一寸光阴,苦读三年求知。
他钓鱼时还要亲自清洗,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虽是驾驭巨鲸的能手,但也只能勉强充当鹿角的角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轻松幽默的应酬诗,展现了苏轼机智、自谑的个性和对生活的小确幸。

诗中“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两句,是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对朋友体格的赞美。这里的“九尺”,即九尺之躯,在古代是形容人的高大魁梧。而“老方朔”,则出自《搜神记》中的人物,谓其身高如山。

接着的“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二句,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用来强调朋友待价而沽的不易。这里的“一寸金”,指的是极贵重之物,而“三冬学”,则是说要学习三年,这里寓意为难以企及。

“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两句中,“饷鱼”即赠送的鱼类,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形容这鱼想要自己清洁身躯,其“鳞尾光卓荦”,则是形容鱼鳞发出的光泽和其美丽。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二句,则更是自谑之语,诗人将自己的才能比喻为能驾驭鲸鱼(传说中海神的坐骑),而自己仅能充当鹿角(即小角色)的位置。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朋友的赞赏以及对生活中点滴美好事物的享受。通过幽默和夸张,诗人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唐补阙清风亭

去国遗忠荩,朝盘托讽深。

因知洁己意,亦是爱君心。

貌像意全古,子孙贫至今。

清风如可继,块土已埋沉。

(0)

送友人之括苍

石门当半道,想见泊舟时。

伴鹤立终日,就岩题几诗。

近山秋易老,问隐地偏宜。

我亦江湖去,心期尔得知。

(0)

君成弟清溪

孺子歌犹在,沧浪可濯缨。

流来如玉洁,止处似心平。

鱼避飞凫影,荷添落雨声。

诗书源更远,千古媲交情。

(0)

王民山惠诗

民山名字出,朋辈独推先。

不奉寒暄问,于今四十年。

传来诗似锦,倏去步如仙。

自古山林士,无营貌亦贤。

(0)

山居简饮冰友清溪槐径二弟

别后全无梦,寄书安得频。

谁怜独往意,天弃苦吟人。

债长新年息,贫欺渐老身。

入林知未密,犹与俗相亲。

(0)

薛野鹤

瘦形如鹤头如雪,流浪江湖岁月深。

但是胸中有丘壑,何分城市与山林。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