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衣犹耐九秋寒,翠盖敲风绿未残。
应是香红久寂寞,故留冷?待人看。
霞衣犹耐九秋寒,翠盖敲风绿未残。
应是香红久寂寞,故留冷?待人看。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初三日热河见到的荷花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花在深秋时节的独特魅力。
首句“霞衣犹耐九秋寒”,运用比喻手法,将荷花比作能抵御深秋严寒的霞衣,形象地表现了荷花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这里的“霞衣”既指荷花的颜色,也暗喻荷花如同霞光般美丽,即使在寒冷的秋季也能保持其鲜艳与生机。
次句“翠盖敲风绿未残”,进一步描绘了荷花在微风中的动态美。荷花的翠绿荷叶仿佛是翠绿色的伞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仅没有因季节的变化而凋零,反而更加显得生机勃勃。这里通过“敲风”这一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荷花与自然界的互动,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生命力。
后两句“应是香红久寂寞,故留冷艳待人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深刻情感。荷花虽然在深秋时节可能显得有些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赋予了它独特的冷艳之美,等待着人们去欣赏和发现。诗人在这里不仅赞美了荷花的美丽,更寄托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后的期待与珍惜之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荷花在深秋季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美学价值,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灼灼东风桃,缟缟西园李。
采采谅匪艰,举手聊漫尔。
云何自束缚,企望邈千里。
齿发易衰谢,岁月不我俟。
抗走京华尘,款曲谢知己。
素心为我倾,瑶琴为我理。
言别用涂长,梦寐相汝尔。
申枨致教言,出处贵正始。
蝼蚁知阴晴,孔翠择栖止。
明珠与珊瑚,乃在沧海底。
努力慎所之,六籍固根底。
再拜寘怀中,察察声在耳。
归雁西北翔,作报心怀耻。
惴惴畏述方,身先鸡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