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
《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排律

地界幽都正,风传委羽来。

阴机坚积冱,空窾起荒埃。

炎帝辞施设,玄神擅展裁。

气疑翻溟涬,势欲压恢台。

北户严云结,中街宿雾霾。

睫流惊炙毂,吻咽讶衔枚。

野旷狐归穴,林荒雀下台。

趁虚人瑟缩,走驿吏徘徊。

旧箧裘频索,残炉火易灰。

当阳纨扇弃,薄暮酒尊催。

牛喘犹瞻月,龙藏敢挟雷。

晓吟肩峭直,午睡发毰毸。

絺绤聊增袭,帘帷莫浪开。

鼎温延上客,灶炀集群孩。

鸟认南枝宿,驼鸣北路回。

泬寥河汉接,惨澹雪霜堆。

重甲身僵仆,铢衣说诡诙。

已知邹子的,更觉杜生哀。

泽国朝曦赫,畬田溽雨催。

鸿钧陶石烁,金鉴煮冰摧。

旧俗惭卑窘,新闻骋博该。

广寒今已到,姑射不须陪。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桷所作的《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描绘了大寒时节的寒冷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深冬季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感。

首句“地界幽都正”,点明了地点的偏远与环境的幽静,暗示了大寒时节的寒冷与寂静。接着,“风传委羽来”描绘了风的凛冽,仿佛带着寒冷的气息而来。随后,“阴机坚积冱,空窾起荒埃”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荒凉,积雪冻结,空气干燥,尘埃飞扬。

“炎帝辞施设,玄神擅展裁”运用了神话元素,将炎帝与玄神引入,象征着自然力量的交替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理解。接下来的“气疑翻溟涬,势欲压恢台”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寒时节的寒冷之气,仿佛能翻动大海,压倒高山。

“北户严云结,中街宿雾霾”继续描绘了大寒时节的天气状况,北风呼啸,云层密布,街道笼罩在雾气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寒冷天气的特征。接下来的“睫流惊炙毂,吻咽讶衔枚”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的反应,睫毛被风吹得颤抖,嘴唇因寒冷而干裂。

“野旷狐归穴,林荒雀下台”描绘了野外的荒凉景象,狐狸回到洞穴,鸟儿飞向低矮的树枝,形象地展示了大寒时节的自然生态。接下来的“趁虚人瑟缩,走驿吏徘徊”则通过人物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寒冷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人们瑟瑟发抖,行人在路上犹豫不决。

“旧箧裘频索,残炉火易灰”描述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寻找保暖的方法,频繁地寻找并使用裘衣,炉火也容易熄灭。接下来的“当阳纨扇弃,薄暮酒尊催”则通过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表现了从夏天到冬天的过渡,纨扇被弃置,夜晚饮酒取暖成为常态。

“牛喘犹瞻月,龙藏敢挟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动物在寒冷天气中的行为,牛喘息间仍抬头望月,龙藏身不敢发出雷声,形象地展示了动物对寒冷天气的适应。

“晓吟肩峭直,午睡发毰毸”描绘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的生活状态,早晨吟诵时身体挺直,中午休息时头发蓬松,体现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的生活节奏与状态。

“絺绤聊增袭,帘帷莫浪开”则表达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对衣物的选择与对室内环境的保护,穿着更加厚重的衣服,窗户也尽量不开,以保持室内温暖。

“鼎温延上客,灶炀集群孩”描绘了家庭聚会的场景,通过烹饪热食招待客人,灶火旺盛,孩子们围坐一起,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鸟认南枝宿,驼鸣北路回”通过鸟类与骆驼的行为,进一步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景象,鸟儿选择向南飞行避寒,骆驼则沿着北回归线返回。

“泬寥河汉接,惨澹雪霜堆”描绘了天空与地面的景象,银河与大地相连,雪霜堆积,展现了大寒时节的广阔与壮丽。

“重甲身僵仆,铢衣说诡诙”则通过对比,描绘了不同人群在寒冷天气中的反应,重装的人们因寒冷而倒下,轻装的人则以幽默的方式应对寒冷。

“已知邹子的,更觉杜生哀”引用了古代典故,邹子是古代的学者,杜生则是诗人杜甫,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大寒时节寒冷的深切感受。

“泽国朝曦赫,畬田溽雨催”描绘了大寒时节的天气变化,早晨阳光灿烂,田野中湿润的雨水催促着农作物生长。

“鸿钧陶石烁,金鉴煮冰摧”则通过比喻,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现象,鸿钧(古代传说中的造物主)使石头熔化,金镜(比喻太阳)融化冰块,展现了大寒时节的极端天气。

“旧俗惭卑窘,新闻骋博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传统习俗与现代信息的思考,旧有的习俗在寒冷中显得卑微与困窘,而现代的信息则丰富多样。

“广寒今已到,姑射不须陪”则以神话故事为背景,广寒宫是嫦娥居住的地方,姑射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超越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综上所述,《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赠何秀才·其二

凉飙革炎炽,孤云薄层阴。

油然起肤寸,倏尔为甘霖。

志士蕴经济,优游乐山林。

时来适所遇,泛若云无心。

斯情永在眷,此道将谁任。

世复贱荆璞,人犹贵黄金。

黔娄固穷者,千载无知音。

(0)

奉饯林思和秩满之天官

三月闽州柳堪折,泮林上客来作别。

自言官满欲朝天,不向家山卧明月。

君家兄弟并承恩,冠盖联蝉共一门。

看君已是丈夫行,况复少卿贤子孙。

太常峨峨綵云里,君见才名亦如此。

黄鹄高飞隘九州,骅骝一蹴行千里。

倾盖逢君惜未深,相看又动别离吟。

兴回暮雨孤尊酒,目送南鸿一片心。

吴樯积水丹枫坝,淮树青山秣陵社。

白下亭中醉墨时,凤凰台上弹琴夜。

故园迢递白沙堤,榕叶青青拂石猊。

功成早著还乡绣,毋令睇望空云泥。

(0)

天游方丈歌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鲁连抗节东海陬,倜傥有策轻王侯。

北游邯郸救全赵,秦兵解围不得留。

弯弓射书固燕士,猛将吞声甘斫头。

笑挥千金贱封爵,但令四海奇其谋。

马迁有才生龙门,逸气旁礴横乾坤。

南游江淮恣奇览,江水万里来峨岷。

会稽神书封禹穴,金匮石室赤手扪。

周南留滞何足较,青史万古雄其文。

雄文错落纷天章,上与星斗争光芒。

奇谋伟略惊人世,风霆变化生开张。

吁嗟奇士不复见,但见龙门之下已黄土,东海之水今成桑。

文亦不能骋其气,谋亦不能施其长。

功名事业竟何益,壮游之迹成荒唐。

不如学仙子,一气凌紫霞。

尸居在岩穴,天游邈无涯。

朝登泰山望沧海,手攀扶桑餐日华。

夕休华岳渺西极,笑呼金精牵若花。

阆风瑶岛河浅清,崆峒具茨非杳冥。

倦游归向山中室,方丈彷佛如蓬瀛。

广成子,安期生,与尔逍遥太霞表,一洗人间万古情。

(0)

康上人画·其二南坞耕云

山云有幽姿,南捂春更好。

鞭起露地牛,布种皆药草。

宁辞袈裟单,但恐稂莠恼。

根茎固云殊,所贵辨之早。

况以梯稗秋,每食敢求饱。

感兹泽物功,童闲不教扫。

(0)

杏轩为倪伯温赋

倪氏锄经自有堂,还于花下结丹房。

夕阳坛上非前事,春雨江南是故乡。

况是仙人如董奉,何须女子识韩康。

重来轩外绿阴合,煮酒银瓶得共尝。

(0)

画·其三仁知山水

仁知微分动静间,不师端木即师颜。

图中隐者无名姓,乐水何妨更乐山。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